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杨氏)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可刺手太阴肺经原,复刺手阳明大肠络。
原者,太渊穴,肺脉所过为原。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是。络者,偏历穴,去腕三寸,别走太阴。
大肠主肺之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可刺手阳明大肠原,复刺手太阴肺经络。
原者,合谷穴,大肠脉所过为原,歧骨间。络者,列缺穴,去腕侧上寸半,交叉盐指尽是,别走阳明。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瘳,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栗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可刺足太阴脾经原,复刺足阳明胃经络。
原者,太白穴,脾脉所过为原,足大趾内踝前,核骨下隐中。络者,丰隆穴,去踝八寸,别走太阴。
胃主脾客:
腹(月真)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可刺足阳明胃经原,复刺足太阴脾经络。
原者,冲阳穴,胃脉所过为原,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络者,公孙穴,去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踝前,别走阳明。)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嗌干,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可刺手少阴心经原,复刺手太阳小肠络。
原者,神门穴,心脉所过为原,手掌后锐骨端陷中。络者,支正穴,腕上五寸,别走少阴。)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可刺手太阳小肠原,复刺手少阴心经络。
原者,腕骨穴,小肠脉所过为原,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络者,通里穴,去腕一寸,别走太阳。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难履,若人捕获难躲藏,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可刺足少阴肾经原,复刺足太阳膀胱络。
原者,太溪穴,肾脉所过为原,内踝下后跟骨上,动脉陷中,屈五指乃得穴。络者,飞扬穴,外踝上七寸,别走少阴。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难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可刺足太阳膀胱原,复刺足少阴肾经络。
原者,京骨穴,膀胱脉所过为原,足小趾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络者,大钟穴,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可刺手少阳三焦经原,复刺手厥阴心包经络。
原者,阳池穴,三焦脉所过为原,手表腕上横断处陷中。络者,内关穴,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可刺手厥阴心包经原,复刺手少阳三焦经络。
原者,大陵穴,包络脉所过为原,掌后横纹中。络者,外关穴,去腕二寸,别走厥阴。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颓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可刺足厥阴肝经原,复刺足少阳胆经络。
原者,太冲穴,肝脉所过为原,足大趾节后二寸,动脉陷是。络者,光明穴,去外踝五寸,别走厥阴。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可刺足少阳胆经原,复刺足厥阴肝经络。
原者,丘墟穴,胆脉所过为原,足外踝下从前陷中,去临泣三寸。络者,蠡沟穴,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