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韩二·楚围雍氏五月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楚军包围了韩国雍氏城长达五个月。韩襄王派众多使者向秦国求救,使者车辆来往不断、冠盖相望于道,秦国的军队还是不派出军队来援救韩国。韩国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对秦昭襄王说:“韩国对于秦国来说,平时就是个屏障,有战事时就是先锋。现在韩国已经离亡国不远了,秦国仍不派兵救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唇亡齿寒',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秦宣太后说:“韩国的使者来了那么多,只有尚先生的话说得有道理。”于是召尚靳进见。宣太后对尚靳说:“我服侍惠王时,秦惠文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不舒服,无法支撑,他把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时,而我却不感觉很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对我来说稍微有些好处。秦国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食不多,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银两,难道不能让我稍微得到一点好处吗?”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
尚靳回国后把宣太后的话告诉了韩襄王,韩襄王又派张翠出使秦国。张翠假称自己有病,每天只走一个县。张翠到了秦国,甘茂说:“韩国已经很危急了,您还抱病前来。”张翠说:“韩国还没有到危急的时刻,只是快要危急了而已。”甘茂说:“秦国堂堂大国,秦王智慧圣明,韩国危急秦国不是不知道。现在先生却说韩国并不危急,这样真的行吗?”张翠说:“韩国一旦危急就转向归顺楚国了,我怎么还敢来秦国?”甘茂说:“先生不要再说了。”。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殽,是无韩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殽以救韩。
甘茂进宫对秦昭王说:“公仲以为能够得到秦国的援助,所以才敢抵御楚国。现在雍氏被围攻,而秦军不肯去援救,这就会失去韩国。公仲因为得不到秦国的援救而忧郁不上朝,公叔就会趁机让韩国向南去跟楚国讲和。楚国和韩国联合,魏国就不敢不听从,这样一来楚国就可以凭借这三个国家的力量来图谋秦国。这样,它们共同进攻秦国的形势就形成了。我不知坐等别人来进攻有利,还是主动进攻别国的军队有利?”秦昭王说:“很好。”秦军终于从崤山出兵去解救韩国。楚国很快从韩国撤军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