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赵四·燕封宋人荣坌为高阳君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马服君谓平原君曰:“国奚无人甚哉!君致安平君而将之,乃割济东三令城市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敌国者也。今君以此与齐,而求安平君而将之,国莫无人甚也!且君奚不将奢也?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百日之内,天下之兵未聚,奢已举燕矣。然则君奚求安平君而为将乎?”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听仆也。将军无言已。”马服君曰:“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其于奢不然。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原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车甲羽毛裂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之,乃引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兵,无明此者矣。”夏,军也县釜而炊。得三城也,城大无能过百雉者,果如马服之言也。
燕国封宋国人荣萤为高阳君,让他率兵攻打赵国。赵王因此割让济东高地上的三座城市卢、高唐、平原和五十七个居民点给齐国,而要求得安平君任命他为大将,以便抵抗燕国的进攻。赵奢对平原君说:“国家没有人才,哪里厉害到这种程度呀!您求得安平君并任命他为大将,割让济东高地上的三座城市和居民点给齐国,这些地方,是跟敌对国家打仗,打败敌军杀死敌将,从敌国手里夺取、割让的土地。如今您把它给了齐国,而为了得到安平君并任命他为大将,国家哪里没有人才这样厉害呀!再说,您为什么不任命我为大将?我曾经因抵偿罪责住在燕国,燕国任命我为上谷太守,燕国通往上谷的要塞,我完全了解,百天之内,天下诸侯的兵还没集合起来,我已经攻占燕国全境了。这样看来,那么您为什么要求得安平君而任命他为大将呢?”平原君说;“将军放弃这种想法吧,我已经对君王说过了,幸亏君王听了我的话。将军不要说了。”赵奢说:“您错了!您之所以要求得安平君,是认为齐国跟燕国有食肝踏血的仇恨。这件事我认为不是这样。假如安平君愚蠢,本来就不能抵挡荣嫠;假如安平君聪明,又不肯与燕国人交战。我说的这两种情况,安平君必居其一。虽然,二者必居其一。假如安平君聪明,那么凭什么为赵国的强大进攻燕国呢?如果赵国强大,齐国就不能再称霸了。如今安平君得到强大的赵国军队,用来抗拒燕国将领,一定旷日持久需要几年,使士大夫庶子的力量,完全用在战壕营垒之中,战车铠甲羽毛装饰的旗帜破裂了,府库粮仓空虚了,两国由于互相交战实力削弱了,安平君就会率兵回国了。他的做法,一定是使两国军队耗尽力量,没有比这个再明暸的了。”不久安平君攻占三座城市,可是没有一个能超过三百平方丈的,果然像赵奢说的那样。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