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秦四·楚王使景鲤如秦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楚怀王派景鲤去秦国。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所喜爱的大臣,大王不如将他扣留,用他去换取楚国的土地。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那么我们就把景鲤杀掉,再和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个计谋可谓一举两得。”于是扣秦王将景鲤扣留了下来。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景鲤让人给秦王传话说:“我已经预想到大王的权势将被天下人轻贱,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刚要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打算割让土地来事奉秦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园与楚国乃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扣留我,这就是向天下诸侯显示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国和魏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当楚国知道秦国处于孤立之中,不但不会送给土地,而且还会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的,那秦国必然危险了,我看不如把我放出去。”秦王这才放了景鲤。
- 推荐作品:
- 集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