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赵四·冯忌请见赵王
冯忌请见赵王,行人见之。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王问其故,对曰:“客有见人于服子者,已而请其罪。服子曰:‘公之客独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谈语不称师,是倍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伊尹负鼎俎而干汤,姓名未著而受三公。使夫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而三公不得也。”赵王曰:“甚善。”冯忌曰:“今外臣交浅而欲深谈,可乎?”王曰:“请奉教。”于是冯忌乃谈。
冯忌请求拜见赵王,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让他拜见了赵王。冯忌拱手低头,想要说话而不敢。赵王问他是什么原因。冯忌回答说:“有个客人向宓子推荐一个人,不久他问宓子这人有什么过错。宓子说:‘您的客人有三条过错,看着我笑,这是轻视我;谈话不称我为老师,这是背叛我;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在迷惑我。’客人说:‘不是这样。看着人笑,这是和蔼;言谈不称呼老师,因为老师是平常的称呼;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忠诚。从前尧在草茅之中会见舜,在田野设席坐在桑树的阴凉下:树阴移动舜接受了尧禅让的天下。伊尹背着鼎俎谒见商汤,姓名还不清楚就接受了三公的职位。如果交情浅就不可以深谈,那么天下就无法禅让,并且三公的职位也不可能得到。”赵王说:“太好了。”冯忌说:“如今外来的臣子交情浅而想深谈,可以吗?”赵王说:“请您多多教导。”于是冯忌才谈了自己的意见。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老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