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赵四·冯忌请见赵王
冯忌请见赵王,行人见之。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王问其故,对曰:“客有见人于服子者,已而请其罪。服子曰:‘公之客独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谈语不称师,是倍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伊尹负鼎俎而干汤,姓名未著而受三公。使夫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而三公不得也。”赵王曰:“甚善。”冯忌曰:“今外臣交浅而欲深谈,可乎?”王曰:“请奉教。”于是冯忌乃谈。
冯忌请求拜见赵王,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让他拜见了赵王。冯忌拱手低头,想要说话而不敢。赵王问他是什么原因。冯忌回答说:“有个客人向宓子推荐一个人,不久他问宓子这人有什么过错。宓子说:‘您的客人有三条过错,看着我笑,这是轻视我;谈话不称我为老师,这是背叛我;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在迷惑我。’客人说:‘不是这样。看着人笑,这是和蔼;言谈不称呼老师,因为老师是平常的称呼;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忠诚。从前尧在草茅之中会见舜,在田野设席坐在桑树的阴凉下:树阴移动舜接受了尧禅让的天下。伊尹背着鼎俎谒见商汤,姓名还不清楚就接受了三公的职位。如果交情浅就不可以深谈,那么天下就无法禅让,并且三公的职位也不可能得到。”赵王说:“太好了。”冯忌说:“如今外来的臣子交情浅而想深谈,可以吗?”赵王说:“请您多多教导。”于是冯忌才谈了自己的意见。
- 推荐作品:
- 集
- 左传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