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