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岁时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履端是初一元日,人日是初七灵辰。
“履端”指正月初一,又叫“元旦”;“人日”是正月初七,是良辰吉日。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元旦这天,为君王献上一篇《椒花颂》,祝颂他长寿;元旦请人喝屠苏酒,可以去除百病。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新的一年叫“王春”,过去的一年则称“客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之不禁。
“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晚上灯火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锁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城内外游人可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是上巳春浴之时。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六月初六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端午节龙舟竞渡,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插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春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鸡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家家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织女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中秋”夜月光格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秦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掌管东方的神叫做“太皞”,居震位主管春季,天干为甲乙,五行属木,木在春天很旺盛,它的颜色是青色,所以春帝又称为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掌管南方的神叫做“祝融”,居离位主管夏季,天干为丙丁,五行属火,火在夏季很旺盛,它的颜色是赤色,所以夏帝又称为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掌管西方的神叫做“蓐收”,居兑位主管秋季,天干庚辛,五行属金,金在秋季很旺盛,它的颜色是白色,所以秋帝又称为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掌管北方的神叫做“颛顼”,居坎位主管冬季,天干为壬癸,五行属水,水在冬季很旺盛,它的颜色是黑色,所以冬帝又称为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四方的中央五行属土,它的颜色是黄色,所以掌管中央的神称为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短。冬至一到,阳气就动起来了,太阳的影子慢慢地长了起来。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一到立秋,梧桐树上的叶子就纷纷飘落。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上弦是说月的半圆,就在初八、初九等日;下弦也是这样,就是廿二、廿三等日。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完全没有月光,叫做晦,是三十日的别名;月光从无到有,叫做朔,是初一日的称呼;月和日相对,叫做望,是十五日的称呼。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榖旦、吉旦,悉是良辰。
翌日、诘朝都是指明天;谷旦、吉时都是指好的时辰。
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日曛是说黄昏的时候。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黎明、昧爽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晴之馀。
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用诈术骗人,可称之“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可称之“日就月将”。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焚膏继晷”,形容日夜不停,非常勤奋地工作或读书;“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颠倒了。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跟他人交谈,则称为少叙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最可厌恶、最可憎恨的人情世态是:在别人得势时就热情,在别人失势时就冷淡。
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份。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
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
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年岁荒歉叫做饥馑之岁,丰收之年叫做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饥年,醉人为瑞;梁惠王之凶岁,野莩堪怜。
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灾,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
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腾贵。
丰年玉、荒年谷是形容一个人品德珍贵;薪如桂”“食如玉”,则用来比喻柴米价格高涨。
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
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够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一定要做的习俗。夜深了才睡,很早就起床,是说我们做事情应该勤勉。
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读书人更应当珍惜光阴;时光容易流逝,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