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硕县下有眩潭,以视之眩人眼,因以为名。傍有田陂,昔有人,船行过此陂,见一大蛟死在陂上,不得下。无何,见一人长壮乌衣立于岸侧,语行人云:“昨下陂不过而死。可以报眩潭。”行人曰:“眩潭无人,何可报?”乌衣人曰:“但至潭,便大言之。”行人如其旨。须臾,潭中有号泣声。
晋元熙中,桂阳郡有一老翁。常以钓为业。后清晨出钓,遇大鱼食饵,掣纶甚急,船、人奄然俱没。家人寻翁于钓所,见老翁及鱼并死,为钓纶所缠。鱼腹下有丹字,文曰:“我闻曾潭乐,故纵担潭来。碟死弊老翁,持钓数见欺。好食赤鲤,今日得汝为。”
太元年中,临海有巫李,不知所由来。能卜相作符水,治病多愈,亦礼佛读经。语人曰:“明年天下当大疫,此境尤剧。又二纪之后,此邦则宁。西北大郡,僵尸横路。”时汝南周叔道罢临海令,权停家,直云:“周令今去,宜南行,必当暴死。”便指北山曰:“后二十日,此山之下应有异□者事彰也。”后十余日,大石夜颓落百丈,碎磕若雷。庾指为临海太守,过之,周设馔作伎。至夜,庾还舫口。天晓,庾自披屏风,呼叔道:“何痴不起。”左右抚看,气绝久矣。到明年,县内病死者数千。
徐琦每见一女子姿色甚美,便解臂上银铃赠之。
董卓信巫,军中常有巫都言祷求福利。言从卓求布,仓卒无布,有手巾,言曰:“可用耳。”取笔便书巾上,如作两口,一口大、一口小,相累以举,谓卓曰:“慎此也!”卓后为吕布所杀,后人则知咒吕布也。
淮南牛渚津,水极深,无可算计。人见一金牛,形甚瑰壮,以金为锁绊。
耒阳县东北有芦塘,淹地八顷,其深不测。中有大鱼,常至五日一跃,奋出水,大可三围,其状异常。每跃出水,则小鱼奔进,随水上岸,不可胜计。
某郡张甲者,与司徒蔡谟有亲,侨住谟家。暂停数宿,过期不返。谟昼眠,梦甲云:“暂行忽得暴病,患心腹痛,胀满不得吐下,某时死。”主人殡殓,谟悲涕相对,又云:“我病名乾霍乱,自可治。但人莫知其药,故今死耳。”谟曰:“何以治之?”甲曰:“取□□生断去脚,吞之则愈。”谟觉,使人往甲所验之,果死。问主人,病时日皆与梦符。后有乾霍乱,试用辄差。
会稽施子然,有一人身著练单衣合,直造席,捧手与子然语。子然问其姓名,即答曰:“仆姓卢名钩,家在坛,边临水。”复经半旬中,其作人掘田塍西沟边故屋,忽见大顷满中蝼蛄,将近斗许,而有数头极壮,一个弥大。子然至是始悟曰:“近日客称卢钩,反音则蝼蛄。家在坛,即西坎也。”悉灌以沸汤,自是遂绝。
晋司空郗方回葬妇于禹山,使会稽郡吏□史泽治墓,多平夷生坟,复□处构制甚伟,器物殊盛。冢发,闻鼓角声,自是每如此。
元嘉初,散骑刘隽家在丹阳郡。后常闲居,而天大□雨,见门前有三小儿,皆可六七岁,相率狡狯而并不沾濡。隽疑非人,俄见其争一瓠壶,子隽引弹弹之,正中壶,霍然不见。隽出问,人前得一壶而泣曰:“此是小儿物,不知何由在此。”隽具说之。
清河崔茂伯女结婚裴氏,刻期未至,女暮已提一金罂受一升许,径到裴床前立,以罂赠裴。
顾长康在江陵爱一女子。还家,长康思之不已,乃画作女形,簪著壁上,簪处正刺心。女行十里,忽心痛如刺,不能进。
余杭人沈纵,素贫。与父同入山,还,未至家,见一人,左右导从四百许,前车辎重,马鞭夹道,卤簿如二千石。遥见纵父子,便唤住,就纵手中燃火。纵因问是何贵人,答曰:“斗山王,在余杭县南。”纵知是神,叩头云:“愿见助。”遂去。后入山,得一玉枕,纵从此如意。
桓玄既肆无君之心,使御史害太傅□道子於安城。玄在南州,忽见一平上帻人持马鞭,通云:“蒋侯来。”玄惊愕然,便见阶下奴子御车,见一士大夫,自云是蒋子文,君何以害太傅,与为伯仲。顾视之间,便不复见。
广陵韩晷字兴彦,陈敏反时,与敏弟恢战于寻阳,还,当下马,觉鞭重,见有录锦橐,中有短卷书著鞘,皆不知所从来。开视之,故纸佛神咒经。
成彪兄丧,哀悼情气,昼夜哭泣。后钓于泽,经所其饮处,释纶悲感。有大鱼跳大船中,俯视诸小鱼,彪仰天号恸,亻免而见之,悉放小鱼,大者便跳出船去。夜见兄来共语,提二十罂酒、一盘梨,就之引酌相劝。
襄阳城南有秦民墓,为性至孝。亲殁,泣血三年,人有为其□蓼莪诗者,民闻其义,涕泗不自胜。
孙权时,南方遣吏献簪。吏过宫亭湖卢山君庙,请福。下教于巫,求吏簪。吏叩头曰:“簪献天子,必乞哀念。”神云:“临入石头,当相还。”吏遂去。达石头,有三尺鲤鱼跳入船,吏破腹得之。
安闻者,安成之俗师也,善于幻术。时王凝之为江州,向王当行,阳为王刷头,簪荷叶以为帽,与王著。当时亦不觉帽之有异。列坐之后,荷叶乃见,举座惊骇,王乃知之。
晋朱黄祖奉亲至孝,母病笃,夜祷于天。天汉开,时有一老公将小儿持箱自通,即以两丸药赐母,服之患顿消,因以停宿。夜中厅事上有五色气际天,琴歌清好。祖往视之,坐斗帐里,四角及顶上各有一大珠,形如鹅子,□彩炫耀。
晋太康元年,余杭人姓王,失其名,往上舍,过庙乞福。既去,已行五六里,忘履。未及取,一白衣人持履后至,云官使还君,化为鹄,飞入田中。
石勒问佛图澄:“刘曜可扌金,兆可见否?”澄令童子斋七日,取麻油掌中研之,燎旃檀而咒。有顷,举手向童子掌内,晃然有异,澄问有所见否,曰:“惟见一军人,长大白皙,有异望,以朱丝缚其肘。”澄曰:“此即曜也。”其年果生扌金曜。
刘松在家,忽见一鬼,杖剑斫之。鬼走,松起逐,见鬼在高山岩石上卧,仍往逼突,群鬼争走,遗置药杵臼。及取余药回,将还家,为人合药时,临熟取,一经此臼者无不效验。
广陵有冢,相传汉江都王逮之墓也。常有村人行过,见地有数十具磨,取一具持归,暮即叩门,求磨甚急,旦送著故处。
平都县有南陂,上有冢,行人于陂取得鲤。道逢冢中人来,云:“何故取吾鱼!”夺著车上而去。
始兴云水源有汤泉,每至霜雪,其上蒸气高数十丈,泉山常有细赤鱼出游,莫有获者。
巴北县金罔以上卅里,名黄金濑。古有钓于潭,获一金锁,引之满一船。金牛出声儿,奔壮奋跃还潭,锁久乃尽。钓人力砟得数尺,故潭濑取名。
桓玄在南郡国第居时,出诣殷荆州。于鹄穴逢一老公,骑青牛,形色瑰异。桓即以所乘马易牛。乘至零陵,驶非常,因息驾次,牛乃竟入水不出。桓遣觇守终月,绝踪也。
元嘉中,益州刺史吉翰迁为南徐州。先于蜀中载一青牛下,常自乘之,恒于目前养视。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及亡,牛流涕滂沱。吉氏丧未还都,先遣驱牛回宅,牛不肯行,人知其异,即止。待丧既下船,便随去。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列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