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上·大过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藉用白茅,柔在下也。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枯杨生华,何可久也。无妇士夫,亦可丑也。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大过卦》的卦象是巽(风)下兑(泽)上,巽在这里代表木,故为水泽淹没了树木之表象,象征极为过分;君子取法这一现象,就应当坚持自己的操守,进则超然独行,不必顾忌和畏惧他人的非议;退则逃避世间,不为隐姓埋名而苦闷烦恼。 “用白色的茅草衬垫在器物的下面”,是说行为非常小心谨慎,所以不会发生什么灾祸。“老年男子娶了位年轻的妻子”,虽为过分,但由于能够刚柔相济,所以不会发生不利的情况。“房屋的栋梁受重压而弯曲,结果必然发生凶险”,是因为阳刚极为过分,所以不能再来辅助它,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房屋的栋梁向上隆起,克服了弯曲,可以获得吉祥”,是由于九四爻本身能使栋梁不再向下弯曲。“已经枯萎的杨树重新又盛开鲜艳的花朵”,表面现象又怎么可以长久保持下去呢?“已经衰老的妇人嫁给了年富力强的男子”,这种婚配是会令人深感羞耻的。“涉过深之水会发生凶险“,但如果能及时补救,还是可以化险为夷,最终不会有祸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