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周月解
惟一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曰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用师于夏,除民之灾,顺天革命,改正朔,变服殊号,一文一质,示不相沿,以建丑之曰为正,易民之视。若天时大变,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是谓周月,以纪于政。
在一月冬至过后,黄昏时,昴宿、毕宿现于中天,白昼短到极点,又开始变长起来。微微阳气在地下活动,阴气降于地上惨烈万物。这个月,斗柄立向子位,刚黄昏,就向北指着。由于阳气亏损,草木开始萌动。太阳、月亮都起于牵牛初度,向右运转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