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卷上·病·卒死论
天下卒死之人甚多,其故不一。内中可救者,十之七八;不可救者,仅十之二三。唯一时不得良医,故皆枉死耳。夫人内外无病,饮食行动如常,而忽然死者,其脏腑经络本无受病之处,卒然感犯外邪,如恶风、秽气、鬼邪、毒厉等物,闭寒气道,一时不能转动,则大气阻绝,昏闷,迷惑,久而不通,则气愈聚愈塞,如系绳于颈,气绝则死矣。若医者,能知其所犯何故,以法治之,通其气,驱其邪,则立愈矣。又有痰涎壅塞,阻遏气道而卒死者,通气降痰则苏,所谓痰厥之类是也。以前诸项,良医皆能治之,惟脏绝之症,则不治。其人或劳心思虑,或酒不节,或房欲过度,或恼怒不常,五脏之内,精竭神衰,唯一线真元未断,行动如常,偶有感触,其元气一时断绝,气脱神离,顷刻而死,既不可救,又不及救。此则卒死之最急,而不可治者也。至于暴遇神鬼,适逢冤谴,此又怪异之事,不在疾病之类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