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下·古今·考试医学论
医学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后世医者,大概皆读书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医门下。始则欲以欺人,久之亦自以医术不过如此。其误相仍,其害无尽,岐黄之精义几绝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如宋之教授,令其严考诸医,取其许挂牌行道。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有学问荒疏,治法廖误者,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业。教授以上,亦如《周礼》医师之有等。其有学问出众,治效神妙者,候补教授。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曰针灸,曰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眼科,曰外科。其能诸科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其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灵枢》、《素问》,发明经络脏腑、五运六气、寒热虚实、补泻逆从之理。二曰解题,出《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考订药性,病变制方之法。三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意。如此考察,自然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学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人,以人命为儿戏乎!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