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卷上·经络脏腑·躯壳经络脏腑论
凡致病必有因,因受病之处则各有部位。今之医者曰:病必分经络而后治之。似矣,然亦知病固非经络之所能尽者乎?夫人有皮肉筋骨以成形,所谓躯壳也。而虚其中,则有脏腑以实之。其连续贯通者,则有经有络贯乎脏腑之内,运乎躯壳之中,为之道路,以传变周流者也。故邪之伤人,或在皮肉,或在筋骨,或在脏腑,或在经络。有相传者,有不相传者,有久而相传者,有久而终不传者。其大端则中于经络者易传;其初不在经络,或病甚而流于经络者,亦易传。经络之病,深入脏腑,则以生克相传。惟皮肉筋骨之病,不归经络者,则不传,所谓躯壳之病也。故识病之人,当直指其病在何脏何腑,何筋何骨,何经何络,或传或不传,传以何经始,以何经终。其言历历可验,则医之明者矣。今人不问何病,廖举一经以借口,以见其颇识《内经》,实与《内经》全然不解也。至治之难易,则在经络易治,在脏腑者难治,且多死。在皮肉筋骨者难治,亦不易死。其大端如此。至于躯壳脏腑之属于某经络,以审其针灸用药之法,则《内经》明言之,深求自得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