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植物部·花卉
桂花
草木之花五出,雪花六出,朱文公谓地六生水之义。然桂花四出,潘笠江谓土之产物,其成数五,故草木皆五,惟桂乃月中之本,居西方,四乃西方金之成数,故四出而金色,且开于秋云。
天花
生五台山,草本。花如牡丹而大,其白如雪,下有白蛇守之,人摘其花,必伤之。土人作法窃取,蛇见无花,则自触死。晒干,大犹如鲜牡丹,取数瓣点汤,甚美,其价甚贵。
琼花
王兴入秋长山,见琼花茎长八九寸,叶如白檀,花如芙渠,香闻数里,唐人植一株于广陵蕃观,至元时朽,以八仙花补之于琼花台前。
金带围
江都芍药,凡三十二种,惟金带围者不易得。韩琦守郡时,偶开四朵。时王岐公珪为郡倅,荆公安石为幕官,陈秀公升之以卫尉丞适至,韩公命宴花下,各簪一朵。后四人相继大拜,乃花瑞也。
蔓花
胡人以茉莉为蔓花,宋徽宗时始名茉莉。
洛如花
吴兴山中有一树,类竹而有实,似荚,乡人见之,以问陆澄。澄曰:“是名洛如花,郡有名士,则生此花。”
王者香
《家语》:孔子见兰花,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与众花伍。”乃援琴作《倚兰操》。
伊兰花
金粟香特馥烈,戴之发髻,香闻十步,经月不散。西域以“伊”字至尊,如中国“天”字也,蒲曰“伊蒲”,兰曰“伊兰”,皆以尊称,谓其香无比也。大约今之真珠与木兰是也。
断肠花
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辄涕泣,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湿处生草,其花甚美,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即今之海棠也。
蝴蝶花
在贵州玄妙观,春时开,花娇艳。至花落之时,皆成蝴蝶翩翩飞去,枝头无一存者。
优钵罗花
在北京礼部仪制司,开必四月八日,至冬而实,状如鬼莲蓬,脱去其壳,其核成金色佛一尊,形相皆具。
娑罗
夏津为昌化令,有娑罗楼一株,花开时,香闻十里。津笑曰:“此真花县也。”
兰花
蜜蜂采花,凡花则足粘而进。采兰花则背负而进,盖献其王也。进他花则赏以蜜,进稻花则致之死,蜂王之有德若此。
婪尾春
桑维翰曰:唐末文人以芍药为婪尾春者,盖婪尾酒乃最后之杯,芍药殿春,故名。唐留守李迪以芍药乘驿进御,玄宗始植之禁中。
姚黄魏紫
《西京杂记》:牡丹之奇者,有姚家黄、魏家紫。
木莲
白乐天曰:予游临邛白鹤山寺,佛殿前有木莲两株,其高数丈,叶坚厚如桂,以中夏开花,状如芙渠,香亦酷似。山僧云:花折时,有声如破竹然。一郡止二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常见。世有木芙蓉,不知有木莲花也。
国色天香
唐玄宗内殿赏花,问程修已曰:“京师传唱牡丹者称首。”对曰:“季正封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帝因谓妃曰:“妆镜前饮一紫金盏,正封之诗可见矣!”
茶花
以滇茶为第一,日丹次之。滇茶出自云南,色似衢红,大如茶碗,花瓣不多,中有层折,赤艳黄心,样范可爱。
佛桑
出岭南,枝叶类江南木槿,花类中州芍药,而轻柔过之。开时当二三月间,阿那可爱,有深红、浅红、淡红数种,剪插即活。
花癖
唐张籍性耽花卉,闻贵侯家有山茶一株,花大如盎,度不可得,以爱姬换之。人谓之“张籍花淫”。
海棠
宋真宗时始海棠与牡丹齐名。真宗御制杂诗十题,以海棠为首。晏元献公殊始植红海棠红梅,苏东坡始名黄梅为蜡梅。
花品
周濂溪《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舍东桑
《蜀志》:先主舍东有桑树高丈余,垂垂如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谓当出贵人。先主少与诸儿戏树下,言:“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
张绪柳
《南史》:齐武帝时,益州献蜀柳,枝条甚长,状似丝缕。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也。”
美人蕉
其花四时皆开,深红照眼,经月不谢。
海棠香国
昔有调昌州守者,求易便地。彭渊闻而止之,曰:“昌,佳郡守也!”守问故,曰:“海棠患,患无香,独昌地产者香,故号海棠香国,非佳郡乎?”
思梅再任
何逊为扬州法曹,公廨有梅一株,逊常赋诗其下,后居洛,思梅花不得,请再任扬州。至日,花开满树,逊宾醉赏之。
榴花洞
唐樵者蓝超,于福州东山逐一鹿,鹿入石门,内有鸡犬人烟,见一翁,谓曰:“皆避秦地,留卿可乎?”超曰:“归别妻子乃来。”与榴花一枝而出。后再访之,则迷矣。
桃花山
在定海,安期生炼药于此,以墨汁洒石上成桃花,雨过则鲜艳如生。
攀枝花
广州产,高四五丈,类山茶,殷红如锦,一名木绵。
一年三花
嵩山西麓,汉有道士从外国将贝多子来,种之,成四树,一年三花,白色,其香异常。
白蒻
韩诗: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萱草宜男
《博物志》:萱号忘忧草,亦名宜男花。韩诗:萱草女儿花,不忘壮士忧。
冰肌玉骨
袁丰之评梅曰:“冰肌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之笑耳。”
菊比隐逸
菊不竞春芳,后群卉而开,故以隐逸之士比之。
花似六郎
誉张昌宗者曰:“六郎貌似莲花。”杨再思曰:“乃莲花似六郎耳。”
先后开
大庾岭上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寒暖之候异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