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礼乐部·礼制二·丧事
丧礼
黄帝始制棺椁。周公制翣。周制俑。虞卿制桐人。左伯枕制明衣(新衣袭尸)。史佚制下殇棺衣。夫差为冥帽,而始制面帛。夏制明器。五代制灵座前看果。舜制吊礼。晋制,吊客至丧家鸣鼓为号。巫咸制纸钱(名寓钱)。汉铸神瘗钱。王玙始丧祭焚纸钱。周制方相先驱。汉制魌头,俗开路显道神。始嫘祖道死,嫫姆监护因制。商始制铭旌以书姓名。魏始书号。后汉始制墓碑,为文字辨识。黄帝封京观,始制墓。周公始合葬。周桓王始改葬。秦武公始人殉葬。宋文公始殉葬用重器。秦称天子墓为山。汉始为陵。汉文帝始预造寿陵。少康封其子祀。禹始设守陵人。秦始皇制皇寝石麟、辟邪、兕马,臣下石人羊虎柱罔象,好食亡者肝,因制。宋真宗始给民义冢,制漏泽园。
服制
黄帝始制丧礼。禹始制五服。尧始定三年丧,父斩衰,母齐衰。唐武后制,父在为母三年,同父丧。宋太祖制,舅姑三年丧。周公制,生母齐衰三月。鲁昭公制,慈母服(他妾养己)。唐玄宗加母党服。魏征制,叔嫂小功服。戴德制,朋友缌麻服。晋襄公制,起复始,伯禽征徐戎卒哭,汉唐沿之。始大臣夺情。汉元帝始令博士丁忧。汉文帝始易月。景帝为三十六日释服。唐肃宗始定二十七日之服。
丧礼五服
斩衰三年,子为父母。女在室,并已许嫁者,及已嫁被出而反在家者。与子之妻同。子为继母,为慈母,为养母,子之妻同。庶子为所生母,为嫡母,庶子之妻同。为人后者与妻同,嫡孙为祖父母、高曾祖父母,承重同。妻为夫妾,为家长同。
齐衰杖期
嫡子众子为庶母,其妻亦如之。子为嫁母,为出母;夫为妻;嫡孙,祖在,为祖母承重。
齐衰不杖期
祖为嫡孙,父母为嫡长子及嫡长子妇,及众子,及女在室,及子为人后者。继母为长子,众子侄为伯叔父母,为亲兄弟,及亲兄弟之子女在室者。孙为祖父母,孙女在室,与出嫁同。为人后者,为其本生父母。女出嫁,为其本生父母。妾为家长之正妻,妾为家长父母,妾为家长之子与其所生子。
齐衰五月,曾孙为曾祖父母,曾孙女同。齐衰三月,玄孙为高祖父母,玄孙女同。
大功九月
祖父母为众孙,孙女在室者。父母为众子妇,及女已出嫁者。伯叔父母为侄妇,及侄女已出嫁者。妻为夫之祖父母,妻为夫之伯叔父母。夫为人后,其妻为夫之本生父母。
小功五月
为伯叔祖父母,为堂伯叔父母,为再从兄弟,为兄弟之妻,祖为嫡孙妇,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
缌麻三月
祖为众孙妇,曾祖父母为曾孙,祖母为嫡孙,众孙妇为乳母,为妻之父母,为婿,为外孙,为同堂兄弟之妻。
三父
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母嫁继父。诸继父,谓父死母再嫁他人随去者,同居有期年服,不同居者无服。随继母嫁继父,有齐衰杖期。
八母
嫡母、继母、养母(谓自幼过房与人)、慈母(谓生母死,父令别妾抚育者)、嫁母(谓妾母因父死再嫁他人者)、出母(谓亲母被父所出)、庶母(父妾之生子女者)、乳母(即奶母,亦服缌麻。)
七出
无子,淫佚,不孝,多言,盗窃,妒忌,恶疾。三不去: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有所娶,无所归。
读礼
《曲礼》曰:居丧未葬读葬礼,既葬读祭礼。
弥留
疾革之时,气尚未绝,目不即瞑,谓之弥留。
属纩
属,付也。纩,绵也。以绵轻而易动,故付置于口鼻上,以验气之有无也。
易箦
曾子疾病,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殁。
捐馆
《苏秦传》:奉阳君死,捐馆舍而去。
鬼录
魏文帝《与吴质书》:昔年疾病,亲故多罹其灾,观其姓名,已登鬼录。
就木
晋文公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又如是而后嫁,则就木矣。”
盖棺论定
晋刘毅云:“丈夫盖棺论方定。”
修文郎
春秋时,苏韶卒,后从弟节昼见韶,因问幽冥事。韶曰:“颜回、卜商死,俱为地下修文郎。”
白玉楼
李贺将死,有绯衣人贺赤虬,奉雷版召贺曰:“帝成白玉楼,立召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一鉴亡
魏征卒,帝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照妍媸;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月犯少微
谢敷隐居剡中。时月犯少微,占云“处士当之”。吴国戴逵名重于敷,甚以为忧。俄而敷死,时人语曰:“吴中高士,求死不得。”
岁在龙蛇
郑玄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明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岁,知命当终。谶云:“岁在龙蛇贤人嗟。”
梦书白驹
杜牧之梦书“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悉毁其所为文章诗籍,果卒。
一朝千古
唐薛收卒,秦王曰:“吾与伯褒共军旅,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脱骖
孔子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而赙之。
麦舟
范尧夫舟有麦五百斛,悉与故人石曼卿,以助其葬。
生刍一束
郭林宗有母忧,徐穉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闾前而去之。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有何德足以当之?”
素车白马
范式巨卿、张劭元伯相与为友。元伯卒。式梦劭呼曰:“巨卿,吾已某日死,某日葬”式驰往赴之。未及到而劭已发引。将至圹,而柩不前。其母曰:“元伯,岂有望耶?”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母曰:“是必范巨卿也。”式因执绋而引,其柩乃前。
归见父母
陈尧佐临终,自志其墓,曰:有宋颖川生尧佐,字希先,年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卿相纳录不为辱祖,可归见父母栖神之域矣。
翁仲
《水经注》:鄗南千秋亭坛庙东枕道,有两石翁仲。山谷诗:“往者不可言,古怕守翁仲。
九京
文子曰:“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佳城
汉滕公驾至东都门,马悲鸣不进。命掘之,得石※,有蝌蚪书云:“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曰,吁嗟滕公居此室。”公叹曰:“天乎!吾死,其安此乎?”后葬其处。
牛眠
晋陶侃,初家将葬,忽失一牛,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处,其地若葬,位极人臣。”侃寻牛得之,因葬焉。
寿藏
唐姚崇自立寿藏于万安山,兆曰:“安居穴以土为床,曰化台。”
挽歌
汉高帝时,田横死,从者不敢哭,随扳叙哀,故承以为挽歌。汉武时,李延年分为二:《薤露》,送王公贵客;《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吊柳七
柳永死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郊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
漆灯
唐沈彬居有一大树,尝曰:“吾死可葬于此。”既葬穴之,巧一古冢,其间一古灯,台上有漆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犹未灭,留待沉彬来。”
金粟冈
唐玄宗幸桥陵,见金粟冈有龙盘凤翥之势,谓侍臣曰:“吾千秋万岁后宜葬于此。”及升遐,群臣依旨葬焉。
马鬣封
《礼记》子夏曰:“昔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釜者矣,马鬣封之谓也。”
长夜室
东坡《赠章默》诗:“章子亲未葬,余生抱羸疾,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菌席。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土馒头
范石湖《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家山随地可松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要离冢
梁鸿卒,弟伯通等为求葬地,乃葬之要离冢傍。曰:“梁鸿高贤,要离烈士,政相类也。”后人遂以其所居名梁溪,今无锡是也。
玉钩斜
在吴公台下,隋炀帝葬宫人处也。唐窦巩《宫人斜》诗:“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云?黄鹂飞上野棠花。”
葬龙耳
晋元帝闻郭璞为人葬坟地,微服往观,谓主人曰:“此葬龙角,必灭族。”主人曰:“璞云此是龙耳,三年当有天子至。”帝曰:“出天子耶?”曰:“非也,能致天子问耳。”
方相
《周礼》:方相氏殴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故墓上列柏树,路口置石虎,本此。
不慭遗一老
孔子卒,哀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
五谷瓶
《丧服小记》:鲁哀公曰:“五谷囊起伯夷叔齐,不食粟而死,故作五谷囊。吾父食味含哺而死,何用此为?”今人遂为五谷瓶。
青蝇为吊客
虞翻字仲翔,放弃海南,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殁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墓木拱
《左传》秦伯使谓褰叔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瓜奠
唐莱国公杜如晦薨,太宗诏虞世南制碑文。后因食瓜美,怆然悼之,遂辍食,遣使奠于灵座。
哀些
宋玉《招魂》曰:“光风转蕙,汜崇兰些。”(些,语词。宋玉《招魂》语末皆云“些”,故挽歌亦曰“哀些”。)
长眠
《广记》:郑尤路逢一冢,有二竹。郑为诗曰:“冢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冢中人续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赙赗
赙,助也。赗,报也。所以助生送死,副至意也。货财曰赙,车马曰赗。玩好曰赠,衣服曰襚。
铭旌
铭,明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旌识之。杜牧之诗云:“黄壤不沾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谥
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谥法。人主谥始黄帝。加谥至十数字,始唐玄宗。太子谥始申生。卿大夫谥始周。处士谥始陶弘景。公卿无爵而谥始王导。宦者谥、方伎谥,始北魏公卿大夫。祖父谥始元。妇人谥始穆天子谥盛妃。哀后谥始汉高祖尊母昭灵。公主谥始唐高祖谥女平阳公主昭。生而赐谥始卫侯赐北宫喜贞,析朱组成。私谥始黔娄。妇人私谥其夫始柳下惠。
窀穸
《左传》:获保首领以殁于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
襄事
《左传》: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葛茀
《左传》:葬敬嬴。旱,无麻,用葛茀。
祖载
《白虎通》:祖载者,始载柩于庭,乘辆车而辞祖祢,故曰祖载。
命终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曰足曰渍。死寇曰兵。
执绋
《礼记》: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