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达达国议举伐宋 杨宗保兵征西夏
达达国议举伐宋 杨宗保兵征西夏
却说西夏达达国王李穆,缉探大朝已破幽州,与群臣议曰:“宋君混一土字,北番又归中原,今欲乘本国人马精强,以图伐取,卿等以为何如?”左丞相柯白仙出班奏曰:“谚云:‘事有可为而为之,则成功易;事有不可为而强为之,悔莫及矣。’今宋朝一统之盛,谋臣猛将,连藩接境。往者北番自晋、汉以来,每见尊惧;宋君御极,遂致干戈日寻,疲于奔命,竞被宋朝所灭。今西番控弦之众,不足以当大朝一郡,倘若兵甲一动,致怒宋君,长驱而来,岂不是惹火烧身,自取其祸哉?主上自宜详审焉。”
道未罢,一将应声而出曰:“不因此时进兵而取中原,尚何侍耶?”众视之,乃羌氏人氏,姓殷名奇,使二柄大杆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更会呼风唤雨,国人惧之,号为“殷太岁”。部下一将,名束天神,亦有妖法,能化四十九个变身,西番号为“黑煞魔君”。是日殷奇力奏:“正好乘虚伐宋。”穆王曰:“卿要举兵,有何良策?”奇曰:“臣近闻中原将士调残,杨六使等已皆丧亡;沿边守将,武备不修,一闻烽警,人各望风而走。凭臣平日所学,声势及处,先教郡邑瓦解;兵抵皇城,管取一战成功。取宋天下,有何难哉?”穆王大悦,遂封殷奇为征南都总管,牙将束天神为正先锋,汪文、汪虎为副先锋,江蛟为军阵使,共统十万番兵征进。殷奇领命而出,将羌兵操练精熟,克日离西番,望雄州进发。但见:旌旗蔽野,杀气凌空。有诗为证:
凄凄杀气遮红日,金鼓声鸣势若雷。
徒恃英雄生怨隙,径教匹马不西回。
殷奇兵行数日,将近雄州,离城正南十里安营。镇守雄州者,乃都监丘谦。闻知西番兵至,与牙将邓文议曰:“此是西番听得吾之本官已丧,朝中无甚良将,故乘虚入境,来寇中原。今雄州军马单弱,恐难迎敌,似此奈何?”邓文曰:“都监勿虑,城中有兵四千,留一半守城,吾同骑尉赵茂率兵二千,出城迎敌。”丘谦曰:“贼乓势重,公等不宜轻觑。”邓文曰:“无妨。”即与赵茂披挂完全,率兵扬旗,开城而出。
西番殷帅见宋兵出战,排开阵势,马上高叫:“宋将作急投降,必有重用;假若执迷,吾今十万羌兵,即将雄州踏为平地。”邓文一马当先,指而骂曰:“无端番逆,不知天命。大辽如此之雄,尚遭吾灭;汝西番旦夕不保,还敢妄想中原那?”殷帅大怒,问:“谁先出马,捉此匹夫?”只见左哨下一将,应声而出,乃束天神,手执铁斧,纵骑直取邓文。邓文举枪迎战。四下呐喊。二人斗上三十余合,邓文枪法渐乱。赵茂拍马舞刀相助。天神力战二将,全无惧色。殷奇于马上挽起巨弓,一矢射中赵茂而毙。邓文见茂中伤,抛战逃走入城。殷奇挥羌众奋击,宋兵折去一半,遂乘势围了雄州。邓文下令紧闭城门,入见丘谦,道知西番兵锐,军尉赵茂中矢身亡。丘谦骇曰:“彼众我寡,势所不敌,今其困城紧急,可修表,令人入京求救。”邓文曰:“事不宜迟!”即时修表,遣骑军夜深出城,星火来到汴京,投文于枢密院。
近臣奏知真宗,真宗大惊曰:“西番乘虚入寇,实乃大患。”急聚文武商议。柴玉进曰:“臣举一人,可御番兵。”帝问:“是谁?”玉曰:“三代将门豪杰、金刀杨令公之孙、官授京城内外都巡抚杨宗保也。若用彼部兵前往,破之必矣。”帝大悦曰:“卿之所举,实称其职。”即下命,封宗保为征西招讨使,呼延显、呼延达为副使,大将周福、刘闵为先锋,发兵五万,前退番兵。
宗保领旨出朝,诣无佞府辞令婆出师。令婆曰:“曾忆汝父遗言:国尚有兵革,须尽忠所事。”宗保曰:“军情紧急,特辞令婆即行。”令婆吩咐:“审机调遣,莫坠先人威风。”宗保领诺,出教场中,催集军马齐备,克日离城,望雄州进发。时值十二月天气,朔风寒冻,但见:鸿雁北来声惨切,征人西下怯穷途。宋朝人马浩浩荡荡,直抵焦河口,望雄州只争十五里之远,宗保下寨于崖口,遣人报知城中。
却说番帅殷奇闻知消息,吩咐部下大将:“宋之援兵,旗上大书‘杨宗保’。久闻此人是六使长子,文武双全。当时破南天阵,皆其调遣。今部兵来到,汝等不可轻敌,各宜用心。若能胜之,中原不难取矣。”副先锋汪文、汪虎进曰:“不消元帅出阵,小可二人,管教杀退宋兵。”殷奇即付与精兵二万。
次日,汪文于平川旷野,列阵索战,遥望见宋军鸟飞云集而来。杨宗保马上厉声问曰:“封境有定,何故来犯吾地,杀害生灵?”汪虎答曰:“雄州近西番之地,为汝侵夺,不得不取。”宗保大怒,顾谓左右曰:“谁先出马?”呼延显应声请战,挺枪跃马,直取汪虎。汪虎舞刀交还。二人鏖战三十回合,汪文举枪来助,呼延达绰斧从旁攻人。汪虎力怯,跑马便走。
呼延显激怒追之。杨宗保率后军继进,汪文抛战退遁,宋军竟进,番兵披靡,丘谦在城上望见西番战败,开东门接应,大胜羌兵一阵。宗保亦不追赶,收兵入城。
文、虎率败众回见殷奇,道知宋兵势锐难敌。殷奇怒曰:“些须宋人,犹不能胜,尚望取其中原乎?”即欲引兵亲故。束天神曰:“元帅稳坐,看小将立退敌兵。”奇曰:“汝先见阵,吾亦随后接应。”天神领诺。
次日平明,于城下扬威耀武搦战。忽东门一声炮响,呼延显、周福厉声骂曰:“背逆丑贼,不即返兵,剿汝等无遗类矣。”天神大怒,纵马举方天戟,直取周福,周福舞刀迎敌。两骑相交,战不数合,天神佯输,引宋兵入阵,口念邪偈,忽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半空中黑煞魔君无数。周福大惊,回马急走。背后天神复马杀来,一戟刺于马下。宋兵大败,死者甚众。呼延显慌忙走入城中,抽起吊桥。天神直杀至壕边而回。
呼延显入军中,报知宗保周福战死之由。宗保惊曰:“西方竞有如此怪异?谁敢再出兵见阵?”道未罢,刘闵进曰:“小将再见阵一番。”宗保允行,即付与精兵一万。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