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楚游日记六
二十三日,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行可尸已觅得两日矣,盖在遇难之地下流十里之云集潭也。其母言:“昨亲至其地,抚尸一呼,忽眼中血迸而溅我。”呜呼,死者犹若此,生何以堪!询其所伤,云“面有两枪”。盖实为阳侯助虐,所云支解为四,皆讹传也。时其棺停于城南洪君鉴山房之侧。洪乃其友,并其亲。毕君甫适挟青乌至,盖将营葬也,遂与偕行。循回雁西麓,南越冈坞,四里而至其地。其处乱冈缭绕,间有掩关习梵之室,亦如桃花冲然,不能如其连扉接趾,而嫱寂过之。洪君之室,绿竹当前。危冈环后,内有三楹,中置佛像,左为读书之所,右为僧爂处,而前后俱有轩可憩,庭中盆花纷列,亦幽栖净界也。艾棺停于岭侧,亟同静闻披荆拜之。余诵“同是天涯遇难人,一生何堪对一死”之句,洪、毕皆为拭泪。返抵回雁之南,有宫翼然于湘江之上,乃水府殿也。先是艾行可之弟为予言,始求兄尸不得,依其签而获之云集潭,闻之心动。至是乃入谒之,以从荆、从粤两道请决于神,而从粤大吉。时余欲从粤西入滇,被劫后,措资无所,或劝从荆州,求资于奎之叔者。时奎之为荆州别驾,从此至荆州,亦须半月程,而时事不可知,故决之神。以两处贷金请决于神,而皆不能全。两处谓金与刘。余益钦服神鉴。盖此殿亦藩府新构,其神极灵也。乃觅道者,俱录其词以藏之。复北登回雁峰,饭于千手观音阁东寮,即从阁西小径下,复西入花药寺,再同觉空饭于方丈。薄暮,由南门入。是日风和日丽,为入春第一日云。
二十三日天空晴朗,想出城到南郊。先出了铁楼门。经过艾行可家,进到堂屋见了他母亲,得知艾行可的尸体已经找到两天了,是在遇难处下游十里的云集潭找到的。他母亲说:“昨天我亲自到那地方,抚摸着尸体一呼喊,他眼眶中忽然喷涌出血来溅到我身上。”呜呼,死了的人还如此,活着的人如何能忍受悲伤!问他伤的情形,说“脸上有两处伤。”实际上是波涛之神帮助盗贼一起伤害了他,他的肢体被分解成四大块等说法,都是讹传。当时他的棺材停放在城南洪鉴君的山房侧边。洪鉴是他的友人,并且是他的亲戚。毕君甫正巧带了个术士来到,大概将举行丧葬之事,于是便与他们一同去。顺回雁峰西麓,往南越过山冈山坞,四里就到了那地方。那里乱冈盘绕,其间有几座僧人闭门修佛的屋子,也如桃花冲一样,虽然未能像桃花冲那样僧房众多连门接址,但幽静超过桃花冲。洪君的屋子,前面是翠绿的竹丛,后面是环绕高耸的山冈,里面有三间房,中间一间置立佛像,左边一间是读书的处所,右边一间是烧火做饭的地方,前后都有走廊可供休息,庭中依次放着许多盆花草,也是个清幽洁净的栖息地方。艾行可的棺材停放在岭侧,我赶忙同静闻披开灌木走到棺材前下跪叩头。我读了“想先前你我同是行游远方遭遇不测之难的人,到如今一个生者何能忍受住面对死者的悲伤”的悼念诗句,洪、毕两人听了都禁不住抹泪水。返回到回雁峰的南面,有一座屋檐飞临江流之上的神庙屹立在湘江边,这是水府殿。这之前艾行可的弟弟对我说,起初他哥哥的尸体找不到,后来依殿中神签所示而在云集潭找到,我听了心被触动。到这里我便进殿拜渴神像,把从荆州府走和从粤西走两条道路交给神灵祈请裁决,结果从粤西走大为吉利。〔当时我想从粤西进入云南,被抢劫后,无处筹借费用,有人劝我从荆州府走,向奎之叔叔求借费用。当时奎之为荆州府通判,从此地到荆州府城,也需走半个月,而时事变化不可预知,所以让神替我裁决。〕我将两处借贷银两的事交给神裁决,而结果都不能成。〔两处指的是金祥甫处和刘明宇处〕由此我更加敬服神灵的无边法力。大约此殿也是桂王府新建的,殿中的神极其灵。于是我找了个道人,将签牌上的词语全部录下来收藏着。又往北登上回雁峰,在千手观音阁东面的小屋吃了饭,就从阁西边的小路往下走,重新往西到花药寺中,并再次同觉空一起吃了饭。傍晚,从南门进入城内。这天风和日丽,为入春以来气候最好的一天。?
二十四日,在金寓,觉空来顾。下午独出柴埠门,市蒸酥,由铁楼入。是夜二鼓,闻城上遥呐声,明晨知盗穴西城,几被逾入,得巡者喊救集众,始散去。
二十四日呆在金祥甫的寓所,觉空前来拜访,下午独自走出柴埠门,买了些蒸酥,从铁楼门回到城中。这天夜里二更时,远远地听到城墙上有呐喊声,第二天早晨得知夜间有盗贼挖掘西城墙,盗贼几乎越墙而入,幸得巡逻的人发现后呼喊众人救助,盗贼才逃离开。
二十五日,出小西门,观西城被穴处。盖衡城甚卑,而西尤敝甚,其东城则河街市房俱就城架柱,可攀而入,不待穴也。乃绕西华门,循王墙后门后宰门外肆,有白石三块欲售。其一三峰尖削如指,长二尺,洁白可爱;其一方竟尺,中有沟池田塍可畜水,但少假人工,次之;其一亦峰乳也,又次之。返金寓。
二十五日走出小西门,观看西城墙上被挖掘的地方。大略地说衡城的城墙很低矮,而西城墙尤其破败,东城那一段却是河街的店铺房屋都就着城墙架立柱子,可以攀着它们就进入城内,不必要挖掘开城墙。而后我便绕过西华门,顺桂王府城墙后门〔后宰门外一家店铺中,有三块白色的石头想出售。其中公块上有三根峰棱,尖削得如手指,长两尺,洁白可爱;另有一块约一尺见方,中间图像如河渠池塘、田块、田埂,可以蓄水,但稍经人工雕凿过,不如上述那一块;还有一块也是峰乳石,又更差一些。〕返回金祥甫的寓所。
是时衡郡有倡为神农之言者,谓神农、黄帝当出世,小民翕然信之,初犹以法轮寺为窟,后遂家传而户奉之。以是日下界,察民善恶,民皆市纸焚献,一时腾哄,市为之空。愚民之易惑如此。
这段时期衡州府有人带头传布关于神农的流言,说神农、黄帝正降临人世,老百姓个个都很相信,开始还只是以法轮寺为流言传布的场所,后来便家家相传户户信奉。因为流言说神农、黄帝在二十五日这天下到凡间,视察民众的善事恶行,所以老百姓都买纸焚烧祭供,一时间纸价被哄抬而飞涨,市场上的纸张销售一空。愚昧的民众就是如此容易被迷惑!
二十六日,金祥甫初为予措资,展转不就。是日忽阄,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难再辞,许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亩立券付之。
二十六日金祥甫开初为我筹措银两,反反复复都未能成。今天他上会拈阉,忽然拈中,得到百余两银钱,我在寓所中知道了这消息,金祥甫难以再推辞,答应借给我二十两,我用二十亩田租立了契据交付给他。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 俱在金寓候银,不出。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都在金祥甫的寓所等候银两,没有出门。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