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徐孝德诛斩四将 李承业中计被擒
徐孝德诛斩四将 李承业中计被擒
当日黄景亮来至城下,大喝道:“叫那破我法的徐孝德出来受死!”军士飞报人殿,唐王道:“贼将指名要与你交手,王兄可出去否?”孝德道:“这厮大命该绝,臣当出去。”唐王道:“着王钦、曹彪同去何如?”孝德道:“更妙。”即时上马,二将相随,开城冲出。黄景亮看见唐兵正中马上一人,黄巾道服,左有王铁,右有曹彪,景亮遂喝道:“来者就是破我法的徐孝德么?”孝德答道:“然也。”黄景亮抡刀便砍,孝德举剑相迎,王钦、曹彪双马齐上。景亮把马退了数步。拔出宝剑,发入空中,来伤孝德,孝德用手一指,其剑落于地下。景亮大惊,弃了座马,纵团光起在空中要走,孝德口念真言,举拳往上一放,空中一个霹雷,把黄景亮打下地来,王钦上前一刀,斩为两段。周兵败走回营,孝德率众直抵周营索战。李承业闻报大惊。
万飞龙大怒,提刀上马出营,看见孝德,大吼一声:“贼道,吃刀!”把刀劈面砍来,孝德挥剑来迎。不三合,飞龙回马便走,孝德拍马赶来,飞龙见孝德来赶,取出黑煞石,发起照孝德顶门打来。孝德念起真言,用手一指,一个大雷,把黑煞石击得粉碎。飞龙喝道:“焉敢坏我宝贝!”回马又战。孝德伸手往背上一指,那口太乙剑飞在空中,只一旋落将下来,把万飞龙斩于马下。王钦上前取了首级。孝德把手一招,太乙剑自入于鞘。周兵飞报入营,李承业吃惊不小。
金天海气的暴跳如雷,提槊上马,领兵出营,正遇徐孝德,并不答话,举槊便打,孝德把剑来迎。王钦见金天海,正是仇人,拍马扬刀便砍,金天海回马便走,孝德随后赶来。金天海取混元鞭往上一抛,一声响亮,打将下来。孝德伸手向背上一指,太乙剑出鞘,往上一迎,两下一撞,把混元鞭砍折两段,落于地下。金天海大惊便走,孝德用手一指,那宝剑把金天海劈为两半。周兵败走入营,李承业闻报,唬得魂不附体。
邓十豹咬牙切齿,上马出营,看见孝德,举溜金铲便打。曹彪一马冲上,挺枪来迎,十豹不战,回马就走,曹彪拍马便赶。十豹解下豹皮袋。回身一抖,神嗷变得水牛大,乱跳而来,孝德念念有词,喝声:“疾!”把拳只一放,霹雷交加,把神嗷击成肉泥。十豹大怒,回马杀来,曹彪挺枪迎住,战不几合,曹彪一枪把邓十豹刺于马下。周兵大败回营,李承业见四将俱亡,坚闭不出。
孝德掌得胜鼓回营,唐王下阶亲迎,分付摆宴庆功。饮宴之间,唐王道:“王兄,四将虽除,尚有李承业未退。王兄有何法将他拿住,与四百家亲主报仇,方为万幸。”孝德道:“臣已安排下拿他之人,不劳主公费心。”’唐王离席作谢,君臣畅饮,尽欢而散。次日,孝德分付众将,三日后齐集王府,听点开兵。
到了第三日,马周率众将三军齐集王府伺候。三声炮响,唐王升殿,孝德赐坐于侧,申妃也戎装立于唐王之后,马周率众将并夫人李湘君参见,站立两旁。徐孝德令王钦领兵一万。从东杀入周营,曹彪领兵一万,从西杀入,李奇领兵一万,从南杀入,李湘君领兵一万,从北杀入,马周领兵一万,杀入中营,申妃领兵一万,来往应接,孝德领兵一万,随后接应,袁成、李贵保驾守城。放炮开城,一涌而出,众将各从军令,踹往周营。
再说李承业,正在中军与李信及李克龙、李克豹、李克麒、李克彪、李克熊五子共议兵事,忽报唐兵分五路来攻营,李承业即与李信并五子连忙上马,令众将分头迎战。唐将奋勇杀入,两下顶头厮杀。马周踹入中营,正与李承业相遇,各举兵器交战,五子齐上,马周战住承业父子六人,喊声大震。申妃领兵杀至,一枪把李克龙刺死,马周神枪连挑李克麒、李克熊下马,李克彪、李克豹保承业穿营而走,马周随后追赶。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李克彪、李克豹俱死于乱军中,李承业冲出重围,落荒而走,马周追赶不放。众将四下追杀,得的粮草马匹不计其数,降兵十八万零,单有李信逃回长安去。孝德鸣金收兵,共入城中,入殿作贺,众将俱缴令,单单不见马周。唐王道:“马周不回,得无有失误么?”孝德道:“元帅一回,便拿李承业到矣。”
再说李承业,被马周紧紧追赶,望临江府逃奔下来,一日一夜,马不停蹄,回顾马周追来少远,略放了心。住马看时,见深林内有一支人马,打着临江总兵旗号,承业大喜,上前问道:“尔等可是;临江总爷的人马么?”军士道:“正是。闻三齐王兵败,在此迎接。”承业道:“我就是三齐王。”军士听了,入营报知。张籍、高郢、马畅、常建喝彩道:“徐老师真是神仙了。”一齐上马,率众出营,喝道:“逆贼那走!”承业大惊道:“不好了,又中了他的计了!”四人上前擒住,上了囚车。欲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