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武承嗣巧排十阵 徐美祖料敌如神
武承嗣巧排十阵 徐美祖料敌如神
当下武承嗣出朝归府,即发十道文书,差官星夜往各镇,调取十路节度使,各带精兵一万,前往九焰山,听候调用。这十路人马是那十路的?
山东济南节度使童京
河南卫辉节度使张宏义
陇西汉阳节度使龙在保
河北汉上节度使马飞龙
汝南临清节度使庞文
太原晋阳节度使殷定文
西夏零陵节度使段文龙
云中雁门节度使金光灿
京兆弘农节度使尉迟元
中山范阳节度使赵能
这十路节度使一见文书,即点齐人马起身。武承嗣点了十三万人马,以杨云从、吴定海为先锋,江文龙、余起蜃为左右护卫。一齐起身往九焰山来,遂路张榜招贤,按下不表。
且说九焰山破了连环马,罗英辞别回去,一日,细作打听武氏命武承嗣为帅,召集十路诸侯,共名二十三万,来打九焰山,忙忙报上山来。庐陵王闻报,即命徐美祖整顿人马,准备交战。徐美祖将英雄花名册上一点,却是薛刚、吴奇、马赞、南建、北齐、马登、桓柏、郑宝、乌黑龙、乌黑虎、乌黑蛟、乌黑豹、乌黑彪、薛蛟、薛葵、薛云、薛斗、周成、孙安、敬晖;又将偏将姓名一点,却是张天任、王莫仁、屈廷龙、焦红须、杨应彪、汤铁头、钱蒙、李进、郑英、庞义、董千里、卫廷龙、狄彪、濮元、马成、余光,大将偏将共有三十六员,外有纪鸾英、披霞公主女将二员。
徐美祖点完,就令郑宝与钱蒙、庞义领兵五千,到龙川埋伏,只等中山赵能兵马到来,当如此如此。又令马登与张天任、杨应彪领兵五千,离龙川十里埋伏,如见赵能追郑宝过去,可如此如此。郑宝、马登得令,领兵而去。
却说中山节度使赵能领一万人马,先奔九焰山来。到了龙川,忽听得炮响,赵能即纵马进前,看见郑宝,喝道:“你这反贼,如何敢阻天兵去路!”郑宝并不答话,抡斧即砍,赵能背后冲出一将,乃都统制朱标,举兵抵住。二人战不几合,郑宝诈败,赵能令三军一齐追赶。追过龙川约有二十里,忽听得后面炮响连天,早有马登埋伏人马从赵能背后杀来,郑宝听得炮响,忙领人马回身杀来,赵能前后受敌。马登把朱标一枪刺落马下,周兵大乱,各自逃散,唐兵重重围住赵能,乱箭齐发,赵能身中数箭,落荒而逃,郑宝、马登得胜回山不表。
且说武承嗣大兵一到,闻知赵能兵败,吃了一惊,只是安尉赵能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不日扫平九焰山便了。”不上数天,十路诸侯俱到,又兼一路上招募了八百余人,内中有七个好汉,一个是潞州人,姓贾名超,有千斤之力,善使铁鞭;一个是苏州人,姓陆名雄,善用长枪;一个是云南人,姓戴名永昌,力敌万夫;一个是五台和尚,名叫元化,善使双棍;一个是中山铁冠道人,名叫龙虎真人,使两口宝剑,善能飞起,百步伤人;又有两个兄弟,姓糜,名大龙、大虎,二人步如飞骑,十分凶恶。当下武承嗣就与参军程实商议,在九焰山前排下一个十面埋伏阵,要捉薛刚,即令点齐名将,却是共有二十一员大将。
武承嗣离九焰山三十里布下十阵,先命山东节度使童京,带余起蜃领兵一万,为第一阵,按乾官方位,青旗青马,青甲青袍;次命汝南节度使庞文,带贾超领兵一万,为第二阵,按坤官方位,绿旗青马,翠盖蓝缨;又命河南节度使张宏义,带杨云从领兵一万,为第三阵,按离宫方位,红旗赤马,绛甲红袍;又命陇西节度使龙在保,带陆雄领兵一万,为第四阵,按震宫方位,青旗白马,银盔红袍;又命河北节度使马飞龙,带糜大龙领兵一万,为第五阵,按卖官方位,皂旗黑马,乌甲玄衣;又命西夏节度使段文龙,同糜大虎领兵一万,为第六阵,按艮宫方位,花幡黑马,绿铠红袍;又命太原节度使殷定文,同吴定海领兵一万,为第七阵,按兑宫方位,素旗白马,银盔白甲;又命云中节度使金光灿,同江文龙领兵一万,为第八阵,按坎宫方位,黄旗盔甲,金色袍马;又命京兆节度使尉迟元,同戴永昌领兵一万,为第九阵,按太极之形,皂纛白幡,白马乌衣;又命中山节度使赵能,同僧人元化领兵一万,为第十阵,按九宫之象,总八卦之形。花旗花马,花甲花袍。武承嗣命完十将,布下十面埋伏阵、连营六十里。早有细作报上九焰山,庐陵王闻报大惊,徐美祖道:“主公勿忧,那十路节度使人心不一,只要破他一阵,其余自然瓦解。况阵连营六十里,此乃兵家大忌。待臣遣将,立破此阵,须用火攻,包管烧他片甲不留。明日先见一阵,观其动静便了。”欲知后事,再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