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樊梨花施法除怪 窦必虎率众勤王
樊梨花施法除怪 窦必虎率众勤王
话说次日薛刚把骡头太子的凶恶禀知了樊梨花,樊梨花道:“不妨,有我在此,自当破他。”正言之间,军士来报骡头太子在外骂战、樊梨花闻报,上马出营。骡头太子一见,大喝道:“老婆娘,留下名来!”樊梨花道:“我乃两辽王薛丁山夫人樊梨花便是。”骡头太子那里晓得樊梨花是何等人,竟认作等闲之人,举棍打来,樊梨花抡两口宝剑敌住。战有五六合,骡头太子回身便走,樊梨花拍马追来,骡头太子把腰边金筒盖揭开,“吱吱”一声响,一口黑刀飞入半空。
樊梨花抬头一看,笑道:“这妖物如何伤得我!”把手往上一指,其刀落地。此刀一沾了泥,就成无用之物。骡头太子大惊,拿起金筒往上一撒,八口刀尽行飞入空中,樊梨花把手往上一放,喝声:“疾!”一连几个大霹雳,把八口刀尽击落地。骡头太子大惊,把手乱招。再也不能收回,急得两只骡耳直竖,回身举棍打来。樊梨花笑道:“你的刀不能伤我,我叫你看我的刀伤你!”遂伸手向背上拔出一剑,抛入空中,骡头太子叫声:“不好!”急借土遁走了。樊梨花笑道:“今日他还未该绝命。”收回宝剑,拍马回营。
那骡头太子逃到营中,忽见武三思奉武则天之命,领兵十万前来接应,闻九口黑刀俱被樊梨花所破,大惊失色,遂叫:“太子,这樊梨花是薛丁山之妻,能呼风唤雨,移山倒海。当年法场之上被他走脱,他今到此,非同小可,须得有大法除了此人,其余不足惧也。”骡头太子道:“我想樊梨花法术甚高,非我师傅不能破他。如今将大营交与千岁看守,待我去请我师傅来破他。”武三思允诺。
骡头太子驾起土遁,奔到六安山,入洞拜见铁板真人,说“弟子奉命到长安,相助母皇以退薛刚,不料来了一个樊梨花,十分厉害,弟子九口黑刀尽被他所破,反拔出宝剑来杀弟子,弟子幸逃得性命。因此前来,请师傅下山去捉樊梨花。”铁板真人闻言大怒,即同骡头太子出洞,驾起遁光。来至霸林川落下。军士报人,武三思忙出营迎接入帐,礼毕坐下,大排筵席款待。
过了一夜,次早铁板真人仗剑出营,来至唐营前,大声高叫:“樊梨花,出来会会贫道!”军士报人,樊梨花闻言,即仗剑上马,冲出营来,抬头一看,见是铁板真人,用手一指道:“你今日何苦自来讨死?只怕你多年的工夫,未免要丧于此地矣。如今听我言语,速速回避,你若不听,性命难保,海之晚矣!”
铁板真人闻言大怒,将蒲扇手把樊梨花一指,喝声:“女婆娘,你知我的本来面目,放下了脸皮,与你拚个死活。”把剑迎面就砍,樊梨花抡双剑相迎。战了五六合,樊梨花念动捆仙咒捆住了铁板真人,那铁板真人骂声:“老婆娘,这咒如何捆得住我!”遂在地一滚,其捆自解,现出原形,一道黑光护住,伸颈开口,把那炼成的毒气吹来,樊梨花说:“不好!”双足高了踏镫,纵云起在空中,往下看时,坐马被他这口毒气一吹,化成飞灰,只存一堆马骨在地。铁板真人抬头一口气望上吹来,樊梨花纵云走了。铁板真人收了原形,又抵营讨战。
樊梨花至营,落云下来,薛刚便问:“母亲,交战如何?”樊梨花道:“那骡头又请他师傅龟精来了,这龟精竟坏了修行之心、把毒气吹来,幸我走得快,坐马早化为飞灰。如今他必再来讨战,且挂出免战牌,待我回山去另借宝贝,方可除他。”薛刚就把免战牌挂出。铁板真人看见免战牌,回营去了。
且说樊梨花驾云来到西南洞离岛山,落云入洞,拜见梨山老母,老母早已晓得樊梨花的来意,便说道:“你要收此龟精,须到鸾凤山借九天玄女娘娘的八卦陰阳钟,方可除了此怪。”樊梨花领命,纵云来到鸾凤山,落云下来,看见唐万仞正在洞门口,樊梨花烦他传禀,入洞拜见玄女娘娘。玄女娘娘道:“天魔女,你此来是要借我的八卦陰阳钟,去收那龟精,到长安开了铁丘坟,须速速回山修道,待你难满之日,脱了凡胎,我当送你上瑶池服侍金母。”叫女童把陰阳钟取来。不多时,女童取到,玄女道:“你将此钟带去会那龟精,可如此如此。待你到长安开了铁丘坟,即将此钟送来还我。你去罢。”樊梨花拜受宝钟,唐万仞送他出洞。
樊梨花驾起云光,来到唐营,落云下来。薛刚一见,便问:“母亲,借了什么宝贝来?”樊梨花道:“借得九天玄女娘娘八卦陰阳钟在此。”分付收了免战牌,樊梨花上马,直抵周营索战。铁板真人闻报,仗剑出营,大叫:“老婆娘,你还不知我的厉害,今日要来送命了。”
樊梨花大怒,抡剑便砍,铁板真人把剑相迎。战不上三四合,樊梨花又念动捆仙咒,铁板真人扑身在地一滚,现出真形,张口正要吹气,樊梨花早取出八卦陰阳钟一抛,将铁板真人罩入钟内,令军士取几担烈炭来,将钟四面架起炭,放火团团烧起。
铁板真人在内,急急借土遁要走,那知此钟变化无穷,地土变成钢铁,再也遁不去了。速速火烧钟红,热气逼人,那龟精在内哀求道:“樊夫人,老太太,可怜我不是一日工夫修到此地位,只因一念之差,原不该来,望太夫人以慈悲为本,饶了我,我再不敢作怪了。”樊梨花只当不听见,指示军士加添炭火。到了一昼夜,把他原身炼出,到了两昼夜,已烧成焦黑,到了三昼夜,便成了灰烬。樊梨花叫军士拨开炭火,轻轻揭起,取土埋了灰烬,收了宝钟,回至营内,薛刚众将皆大喜。
忽见军士来报,说:“平西侯窦必虎与姑太夫人统兵十万,前来相助,离营不远了。”薛刚大喜,与母亲及二妻、媳妇、众将出营迎接。窦必虎令人马扎住,与薛金莲一齐下马,众人相见,叙了寒温,就请入营。樊梨花先上前见礼,薛云夫妇亦上前拜见父母,及内侄孙、内侄孙妇各各上前拜见。未知说出何话,再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