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冤仇报新君御极 功名就薛氏团圆
冤仇报新君御极 功名就薛氏团圆
再说李旦同薛强并将士人等,分作一百队,行到八月十五日,已到长安,各队将士陆续进城,四处埋伏停当,准备夜间号炮一响,即出行事。
那武三思这日,弑君之法既已妥当,走入宫来,适遇中宗在御苑游玩未回,遂悄悄告韦后道:“今夜行弑之事可保无虞,吾已决矣。”韦后忙问如何行弑,三思道:“今夜宿卫将士,皆吾心腹,无敢违逆,吾已安排妥当。况今夕又是中秋佳节、正好与陛下畅饮赏月,俟陛下微醉,暗将药酒毒死。只说是醉后中风而崩,众臣自然无话。明早便可登帝位,得行所欲了。纵有不测,现有宿卫将士御止,不足畏也。”韦后道:“此谋甚善,当速行之。”
又至日暮,中宗回宫,韦后奏道:“今夕是中秋佳节,当与陛下登楼玩月消遣。”中宗道:“正合朕意。”遂唤嫔妃宫娥及武三思随驾上青云楼,果见月色无尘,明月皎洁,遂排宴楼上饮酒作乐。饮至半夜,中宗微醉,三思暗将毒药放在酒内,进上劝饮。中宗吃了一杯,不多时,帝容大变,跳起身来,大叫一声,就呜呼哀哉了。嫔妃宫娥见帝驾崩,不觉大惊,喧哗起来。
平时太子重俊知武三思有不良之意,是夜闻父王与三思楼上饮酒,心甚不安,暗点数百御林军,在楼前楼后听其动静。忽闻得楼上喧哗,又见天星落下如雨,知是有变,遂喝军士杀入。谁知三思亦暗伏军士在楼下,忽见太子杀入,两军交战起来,喊声大震。外面李旦、薛强等闻得宫中喊声震地,遂放起号炮,四面伏兵俱到午门,一并杀入。
武三思一闻外面杀入,大惊失色,要从御苑后门逃出,手执宝剑,才欲下楼,适太子上楼,方到楼门,不提防三思出来,竟被三思一剑砍死,忙忙跳出御苑后门逃走。走到城门,天色微明,城门已开,只见军士相争拿人,三思杂在军中,亦大呼拿人,暗暗逃出南门。走了十里,竟被樊梨花、薛刚一行拿住,解进城来。城内薛强、马周众将人等,杀入午门,逢人便拿。时武后年七十余岁,睡觉起来,忽听的呐喊之声动地震天,吃了一惊,不觉跌倒,竟呜呼哀哉。韦后正欲脱逃,忽被薛强拿住。不多时天明日出,军马稍定,各拿奸人献功,李旦逐一查问,不见了一个武三思,心甚不快。忽见南门走进一人,乃是薛刚,手拿一个奸犯,竟是武三思,李旦亦不暇细问,就令众将万刃砍碎其身,只要留一个首级,悬在午门外,以儆奸党。
徐孝德同众将皆请唐王早即大位,以安人心,李旦再三谦逊,众将固请,然后登金銮殿即皇帝位,是为睿宗。受群臣山呼朝贺毕,令御林军将韦后绑到法场,万碎其尸,又将武则天尸首扛出斩首,以报母亲王娘娘之仇。韦、武两家,不论老幼,尽行剿灭,凡为武三思羽翼者,亦皆枭首,其余百官,一概不问,各居原职。追赠王后为皇太后,立胡后为正宫皇后,申妃为偏宫贵妃,立子隆基为皇太子,封徐孝德为太尉、护国军师,兼武宁王,封薛强为上将军,兼中书令、定唐王,封马周为大元帅、汉阳王,加封双孝王薛刚太保,兼中书令,封王饮、曹彪、殷国泰、贾清、柳德、李奇皆为兴国公,薛琪、薛琼、薛瑶、薛璜、薛瑛、薛-、薛(王喜)、薛魁、张籍、常建、高郢、马畅皆为中兴侯,袁成、李贵皆为中兴伯,李湘君为镇国夫人,孟九环为奉国夫人,薛金花、薛银花为中兴贤女。大赦天下,免一年赋税。凡前日阵亡功臣及前日被杀功臣,俱备加封赐溢,子孙袭职,及前朝所贬功臣,及削去兵权在家闲住功臣,俱备还原职,入京调用。群臣受封,皆叩头谢恩。睿宗就令以王礼收殓中宗,着礼部择日安葬。
朝罢,群臣退出。薛刚、薛强及九环公主并八子二女,皆回至薛府,参拜樊太夫人。参毕,樊梨花起身要回山去,薛刚再三苦留,樊梨花道:“我灾难将满,岂可又恋红尘,更加罪过!今日此来,是要再扶薛氏立功,使薛氏一门团圆。今已功成愿遂,我复何求,当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遂驾云而去。再过几日,薛刚子侄及家眷俱到,大家相见行礼毕,薛刚、薛强就令大排筵席,一家欢喜畅饮。又杀牛宰马,犒赏随征军士,文武百官皆来庆贺,足足闹了一月,方才安静。正是骨肉团圆,一门欢喜,富贵之盛,言语难尽。有诗为证,诗曰:
大闹花灯不可当,全家遭累奔他乡。
多少忠臣怀国恨,请人义士为君亡。
房州保驾扶王室,灭韦除奸姓氏香。
仇报可雪先人恨,复整山河兴李唐。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潜夫论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