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序言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伸之机括,于是乎决。法中所以通着今佐理据者,谨之至也。年来州县,悉以委之初官,付之右选,更历未深,骤然尝试,重以仵作之欺伪,吏胥之奸巧,虚幻变化,茫不可诘。纵有敏者,一心两目亦无所用其智,而况遥望而弗亲,掩鼻而不屑者哉。慈四叨臬寄,他无寸长,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若灼然知其为欺,则亟与驳下,或疑信未决,必反下覆深思,,惟恐率然而行,死者虚被涝漉。每念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着;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涉。遂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录》以下凡数家,会而粹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刊于湖南宪治;示我同寅,使得参验互考。如医师讨论古法,脉络表里先已洞澈,一旦按此以施针砭,发无不中,则其洗冤泽物,当与起死回生同一功用矣。
淳祐丁未嘉平节前十日,朝散大夫、新除直秘阁、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参议官宋慈
贤士大夫或有得于见闻及亲所历涉出于此集之外者,切望片纸录赐,以广未备。慈拜禀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