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服毒
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
甲尖黑,喉腹胀作黑色生 ,身或青斑,眼突,口、鼻、眼内出紫黑血,须发浮不堪洗,未死前须吐出恶物或泻下黑血,谷道肿突,或大肠穿出。
有空腹服毒,惟腹肚青胀,而唇、指甲不青者;亦有食饱后服毒,惟唇、指甲青而腹肚不青者;又有腹脏虚弱老病之人,略服毒而便死,腹肚、口唇、指甲并不青者,却须参以他证。
生前中毒而遍身作青黑,多日,皮肉尚有,亦作黑色。若经久,皮肉腐烂见骨,其骨黪黑色。
死后将毒药在口内假作中毒,皮肉与骨只作黄白色。
凡服毒死或时即发作,或当日早晚;若其药慢,即有一日或二日发。或有翻吐或吐不绝。仍须于衣服上寻余药,及死尸坐处寻药物器皿之类。
中虫毒,遍身上下、头面、胸心并深青黑色,肚胀或口内吐血,或粪门内泻血。
鼠莽草毒,(江南有之)亦类中虫,加之唇裂,齿龈青黑色,此毒经一宿一日,方见九窍有血出。
食果实、金石药毒者,其尸上下或有一二处赤肿,有类拳手伤痕,或成大片青黑色,爪甲黑,身体肉缝微有血,或腹胀,或泻血。
酒毒,腹胀或吐、泻血。
砒霜、野葛毒,得一伏时,遍身发小 ,作青黑色,眼睛耸出,舌上生小刺、 绽出,口唇破裂,两耳胀大,腹肚膨胀,粪门胀绽,十指甲青黑。
金蚕蛊毒,死尸瘦劣,遍身黄白色,眼睛塌,口齿露出,上下唇缩,腹肚塌。将银钗验作黄浪色,用皂角水洗不去。
一云如是,只身体胀,皮肉似汤火 起,渐次为脓,舌头、唇、鼻皆破裂,乃是中金蚕蛊毒之状。
手脚指甲及身上青黑色,口鼻内多出血,皮肉多裂,舌与粪门皆露出,乃是中药毒、菌蕈毒之状。
如因吐泻瘦弱,皮肤微黑不破裂,口内无血与粪门不出,乃是饮酒相反之状。
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
再用皂角水揩洗,其色不去;如无,其色鲜白。
如服毒中毒死人,生前吃物压下入肠脏内,试验无证,即自谷道内试,其色即见。
凡检验毒死尸,间有服毒已久,蕴积在内,试验不出者,须先以银或铜钗探入死人喉,讫,却用热糟醋自下罨洗,渐渐向上,须令气透,其毒瓦斯熏蒸,黑色始现。如便将热糟醋自上而下,则其毒瓦斯逼热气向下,不复可见。或就粪门上试探,则用糟醋当反是。
又一法,用大米或占(粘)米三升炊饭,用净糯米一升淘 洗了,用布袱 盛,就所炊 饭上炊。取鸡子一个(鸭子亦可)打破,取白拌糯米饭,令匀。根据前袱起,着在前大米、占(粘)米饭上。以手三指紧握糯米饭如鸭子大,毋令冷,急开尸口,齿外放着。及用小纸三、五张,搭遮尸口、耳、鼻、臀、阴门之处。仍用新绵絮三、五条,酽醋三、五升,用猛火煎数沸,将绵絮放醋锅内煮半时,取出。仍用糟盘罨尸,却将绵絮盖覆。若是死人生前被毒,其尸即肿胀,口内黑臭,恶汁喷来绵絮上,不可近。后除去绵絮,糯米饭被臭恶之汁,亦黑色而臭,此是受毒药之状;如无,则非也。试验糯米饭封起,申官府之时,分明开说。此检验诀,曾经大理寺看定。
广南人小有争怒,赖人,自服胡蔓草,一名断肠草,形如阿魏,叶长尖,条蔓生,服三叶以上即死。干者,或收藏经久,作末食亦死。如方食未久,将大粪汁灌之,可解。其草近人则叶动,将嫩叶心浸水,涓滴入口即百窍溃血。其法∶急取抱卵不生鸡儿,细研和麻油,开口灌之,乃尽吐出恶物而苏,如少迟无可救者。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