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淳化二年春正月,商州团练使翟守素将兵援赵保忠于夏州。陕西互市
太宗命守素率大兵援保忠。赐保忠茶百斤、上酝十石。实所获者。参
附:《辽史。圣宗纪》:统和九年二月,夏国王李继迁遣使献捷。考是时继迁无与宋交兵事,意即告下麟、等州之伪词耳,故不书。宥州御泥
夏四月,谢契丹封册。执赵保忠幽
继迁遣杜白至契丹谢,并请合兵入寇。月,保吉反,寇庆州。
秋七月,由赵保忠请降,授银州观察使。言:“怀携柔远,王者之洪
继迁走漠北几十年,阻兵嗜杀,蕃部被役属者胥怨。夏州之战,虽败保忠兵,部下指挥朗吉等潜相携贰。时闻翟守素至夏州,恐兵力不敌,诈遣人由保忠奉表谢罪,朝廷信之,遂授以官。丹封册。
按:此继迁受宋命之始,书以为后日书反张本。于契丹。
赐姓名“赵保吉”。银,犹以未得宥、夏等州
弟继冲,赐姓名“赵保宁”,授绥州团练使;母罔氏,向为曹光实所获,封西河郡太夫人,留养京师。命知制诰王禹草制赐之,保吉馈良马五十匹为润笔,禹不受。,非其本意。及受命
按:此西夏受宋姓之始。月,继迁遣
八月,赵保吉上所授敕命于契丹。丹封册。
保吉先以复绥、银二州告,至是复上敕命。州,除盐禁。
按:《宋史。夏国传》终继迁身不书“赐姓名”,兹书“赵保吉”,恶之也。宠以天潢之属,不能易其倔强之心,是宋欲愚继迁,而适为继迁所愚矣。池,扼盐、夏要路,继
九月,赵保忠言:“破保吉于王庭镇,保吉走铁斤泽。”萧挞凛传》:统和
王庭镇为夏州外蔽,地连沙碛,向有寨栅可守,保吉于雍熙中焚毁之。是时,将兵据其旧址,以窥夏州。保忠上言,帅众乘夜击败之,熟户貌奴、猥才二族以兵邀截,夺牛畜二万余,保吉复弃银州,奔入铁斤泽。献捷契丹。
冬十月,出攻熟仓族。泥族,首领
熟仓大族,东西蕃部五千余帐,皆保聚岩谷,为环庆藩篱。保吉不得熟仓,不能入环庆。遣使诱之曰:“身已归朝,赐国姓,今后请勿相拒,共禀朝命。”诸酋勿应,保吉由铁斤泽引兵攻之,咩悉复率来离诸族拒战,保吉始退。夏,太宗议城古
赵保忠复言破宥州御泥布、罗树二族。吉”。
保忠奏:二族既降,阴使人朋附保吉,已率兵袭破之,并其众。夏国传》终继迁身不书
十一月,赵保忠叛,以夏州降契丹,封西平王,复姓名李继捧。月,保
初,保忠归朝,非其本意。及受命,图保吉,阴与之通。保吉复使人以契丹命诱之,许以重复王爵,永镇夏州。保忠心动,遣使表附契丹,契丹主授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复本姓名。吕忠曰:“保忠之再入夏台故地,赵普之谋也。而保忠反与保吉合为边患,附契丹。普能知符彦卿之不可与以兵权,何不能知保忠之不可复归其州耶?”项睡泥族于萧
按:《春秋》例,凡叛,贱者不书。故成十七年,齐高无咎之子以卢叛;襄二十九年,齐高比之子以卢叛,不书。必卿佐而后书。襄二十六年,卫孙林父入于戚;定十一年,宋公弟辰入于萧;十三年,晋赵鞅入于晋阳;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此四者则书“叛”。夏州虽保忠旧业,然纳为王土,身为王臣,一旦据以外附,非叛而何?《宋史》遗其事不书,兹特补之,以正其罪。熟仓族。
淳化三年春正月,保吉复入银州,契丹兵至大掠。夏,太宗议城古威州拒之
保吉既诱保忠臣契丹,复引兵入银州据之,遣使由保忠请命入贡。契丹主闻其怀二心,遣西南招讨使韩德威率兵持诏诘之。德威至银州,保吉托以西征不出见。德威怒,纵兵大掠而还。西人生计之原,自保吉兵起
夏四月,请通陕西互市。州,除盐禁
保吉自婚契丹,岁时贡献悉取资于蕃族,财用渐乏。时陕西尚严边禁,碛外商旅不通,保吉上言:“王者无外,戎夷莫非赤子?乞通互市,以济资用。”太宗诏从之。李继隆选夏州
冬十月,复贡于契丹。例,凡叛,贱者不
保吉以德威侵掠告契丹,契丹主赐诏拊谕之,于是复遣使贡。项睡泥族于萧关
十一月,赵保忠贡白鹘。橐驼
保忠既臣契丹,与保吉谋益密。朝廷未悉其奸,谓银、夏安静,优其俸给,岁终赐予并加等。保忠遣使献白鹘,号“海东青”。太宗诏以久罢田猎,还赐之。、银二州告,至是复上
先是,契丹招讨使韩德威率数万骑诱党项勒浪嵬族犯府州,观察使折御卿败之于子河汊。夏州逼近麟、府,德威既败,继迁为之气丧。会御卿病,继迁牒告契丹,诱之入边,许以兵助。御卿舆疾出御,德威闻之不进,继迁兵亦不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