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绣云阁》是大致创作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一部神魔小说。观清一代,秘密宗教起义不断。如乾隆三十九年在山东爆发的清水教起义,嘉庆元年在川陕楚地区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嘉庆十八年冀鲁豫三省的天理教起义等。尤其是从道光三十年到同治三年,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大厦将倾的颓势。
作者魏文中面对秘密宗教在全国范围内起义不断,官府坚持黜异端以崇正学的政策,大肆搜捕镇压邪教徒众,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他悲叹发出大道之不明,凡习道者,半为邪教所惑。久则党羽结成,悖逆圣朝,人民遭受其害。如第一三六回中作者自评道:古往今来,以邪教为叛逆者,其不诛及九族也几希。吾愿世人毋为野道误焉,阐道苦衷,……是为世之习邪教者大声疾呼。又第一三九回奏上皇群真拜舞,祈师尊同入上乘中,上皇询问李三缄阐道所收门徒情况后,,感叹三缄所收门徒,物类胜乎人类。人灵于物,胡反物之不如也?朕观于此,朕又为人类伤之,此句后作者自评道:著书本意在此,不妨再三申明。此乃作者借上皇之口表达人类因贪酒色财气四害,迷却本性,以至所行皆概属忤逆奸诈,社会流弊诸多,人不如物的观点。由此看来,魏文中认为正道不明是人心腐坏迷失,抛却人伦而起,以至悲愤而创《绣云阁》一书,将宣讲伦常礼仪作为阐道目标,借小说来劝诫世人正心修身。
《绣云阁》第一回:紫霞曰:尔入尘凡,即坠百丈深坑,师定以手援之,誓不而负。如引人甚众,师于洞外高竖绣云阁,待尔率弟归来,同住阁中,为不生不灭之地。是书由此取名。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