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绣云阁》是大致创作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一部神魔小说。观清一代,秘密宗教起义不断。如乾隆三十九年在山东爆发的清水教起义,嘉庆元年在川陕楚地区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嘉庆十八年冀鲁豫三省的天理教起义等。尤其是从道光三十年到同治三年,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加剧了大厦将倾的颓势。
作者魏文中面对秘密宗教在全国范围内起义不断,官府坚持黜异端以崇正学的政策,大肆搜捕镇压邪教徒众,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因此,他悲叹发出大道之不明,凡习道者,半为邪教所惑。久则党羽结成,悖逆圣朝,人民遭受其害。如第一三六回中作者自评道:古往今来,以邪教为叛逆者,其不诛及九族也几希。吾愿世人毋为野道误焉,阐道苦衷,……是为世之习邪教者大声疾呼。又第一三九回奏上皇群真拜舞,祈师尊同入上乘中,上皇询问李三缄阐道所收门徒情况后,,感叹三缄所收门徒,物类胜乎人类。人灵于物,胡反物之不如也?朕观于此,朕又为人类伤之,此句后作者自评道:著书本意在此,不妨再三申明。此乃作者借上皇之口表达人类因贪酒色财气四害,迷却本性,以至所行皆概属忤逆奸诈,社会流弊诸多,人不如物的观点。由此看来,魏文中认为正道不明是人心腐坏迷失,抛却人伦而起,以至悲愤而创《绣云阁》一书,将宣讲伦常礼仪作为阐道目标,借小说来劝诫世人正心修身。
《绣云阁》第一回:紫霞曰:尔入尘凡,即坠百丈深坑,师定以手援之,誓不而负。如引人甚众,师于洞外高竖绣云阁,待尔率弟归来,同住阁中,为不生不灭之地。是书由此取名。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