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一百一十四、母嗜雕胡
会稽人顾翱,少失父,事母至孝。母好食雕胡 饭,常帅子女躬自采撷。还家,导水凿川,自种供养,每有嬴储。家亦近太湖,湖中后自生雕胡 ,无复余草,虫鸟不敢至焉,遂得以为养。郡县表其闾舍。
一百一十五、琴弹《单鹄寡凫》
齐人刘道强,善弹琴,能作《单鹄寡凫》之弄。听者皆悲,不能自摄。
一百一十六、赵后宝琴
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亦善为《归风》、《送远》之操。
一百一十七、邹长倩赠遗有道
公孙弘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又赠以刍一束,素丝一襚,扑满一枚,书题遗之曰:「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刍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刍一束。诗人所谓『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丝为?,倍?为升,倍升为,倍为纪,倍纪为,倍为襚。此自少之多,自微至着也。类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为也。故赠君素丝一襚。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可不诫欤?故赠君扑满一枚。猗嗟盛欤!山川阻修,加以风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窃在下风,以俟嘉誉。」(弘答烂败不存。)
一百一十八、大驾骑乘数
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司马车驾四,中道。辟恶车驾四,中道。记道车驾四,中道。靖室车驾四,中道。象车鼓吹十三人,中道。式道侯二人,驾一。(左右一人。)长安都尉四人,骑。(左右各二人。)长安亭长十人驾。(左右各五人。)长安令车驾三,中道。京兆掾史三人,驾一。(三分。)京兆尹车驾四,中道。司隶部京兆从事,都部从事别驾一车。(三分。)司隶校尉驾四,中道。廷尉驾四,中道。太仆、宗正引从事,驾四。(左右。)太常、光禄、卫尉,驾四。(三分。)太尉外部都督令史、贼曹属、仓曹属、户曹属、东曹掾、西曹掾,驾一。(左右各三。)太尉驾四,中道。太尉舍人、祭酒,驾一。(左右。)司徒列从,如太尉王公骑。(令史持戟吏亦各八人,鼓吹一部。)中护军骑,中道。(左右各三行,戟楯、弓矢、鼓吹各一部。)步兵校尉、长水校尉,驾一。(左右。)队百匹。(左右。)骑队十。(左右各五。)前军将军。(左右各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射声、翊军校尉,驾三。(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骁骑将军、游击将军,驾三。(左右二行,戟楯、刀楯、鼓吹各一部,七人。)黄门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驾四。前黄麾骑,中道。自此分为八校。(左四右四。)护驾御史骑。(左右。)御史中丞驾一,中道。谒者仆射驾四。武刚车驾四,中道。九斿车驾四,中道。云罕车驾四,中道。皮轩车驾四,中道。闟戟车驾四,中道。鸾旗车驾四,中道。建华车驾四,中道。(左右。)虎贲中郎将车驾二,中道。护驾尚书郎三人,骑。(三分。)护驾尚书三,中道。相风乌车驾四,中道。自此分为十二校。(左右各六。)殿中御史骑。(左右。)典兵中郎骑,中道。高华,中道。罼?。(左右。)御马。(三分。)节十六。(左八右八。)华盖,中道。自此分为十六校。(左八右八。)刚鼓,中道,金根车。自此分为二十校,满道。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华盖。(自此后糜烂不存。)
一百一十九、董仲舒天象
元光元年七月,京师雨雹。鲍敞问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何气而生之?」仲舒曰:「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则和气皆阴,建亥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阴之月。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诗人所谓『日月阳止』者也。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于无阴,故亦谓之阴月。自十月已后,阳气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阳用事。自四月已后,阴气始生于天上,渐冉流散,故云息也,阳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事。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少也。以此推移,无有差慝。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歊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气上薄为雨,下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 也,电其相击之光也。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雹,霰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眩目,宣示光耀而已;雾不寒望,浸淫被泊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露则结味而成甘,结润而成膏。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也。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电杀驴马,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敞曰:「四月无阴,十月无阳,何以明阴不孤立,阳不独存邪?」仲舒曰:「阴阳虽异,而所资一气也。阳用事,此则气为阳;阴用事,此则气为阴。阴阳之时虽异,而二体常存。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阴也;加火极热,纯阳也。纯阳则无阴,息火水寒,则更阴矣;纯阴则无阳,加火水热,则更阳矣。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但是阳家用事,阳气之极耳。荠夌枯,由阴杀也。建亥之月为纯阴,不容都无复阳也,但是阴家用事,阴气之极耳。荠夌始生,由阳升也。其著者,葶苈死于盛夏,款冬华于严寒,水极阴而有温 泉,火至阳而有凉焰。故知阴不得无阳,阳不容都无阴也。」敞曰:「冬雨必暖,夏雨必凉,何也?」曰:「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故人得其暖,而上蒸成雪矣。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故人得其凉,而上蒸成雨矣。」敞曰:「雨既阴阳相蒸,四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曰:「然则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敞曰:「月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敞曰:「然则未至一日,其不雨乎?」曰:「然。颇有之,则妖也。和气之中,自生灾沴,能使阴阳改节,暖凉失度。」敞曰:「灾沴之气,其常存邪?」曰:「无也,时生耳。犹乎人四支五脏,中也有时,及其病也,四支五脏皆病也。」敞迁延负墙,俯揖而退。
一百二十、郭舍人投壶
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于中,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言如博之掔枭于掌中,为骁杰也。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一百二十一、象牙簟
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
一百二十二、贾谊《鵩鸟赋》
贾谊在长沙,鵩鸟集其承尘。长沙俗以鵩鸟至人家,主人死。谊作《鵩鸟赋》,齐死生,等荣辱,以遣忧累焉。
一百二十三、金石感偏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 ,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沈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周书
- 金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