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樊哙擒伏司马卬
樊哙擒伏司马卬
且说韩信人马,到了河内郡,离城五十里,安下营寨,有殷王预知韩信兵到来,离城三十里下营,各门设人马防守,殷王司马卬有大将孙寅,副将魏亨,谋士都万达,众人闻韩信人马到来,与卬会议,卬曰:“韩信兵势众大,又兼诡计甚多,卿等有何良策?”都万达曰:“以臣愚见,且着三军,严加防守,一边差人报知霸王,遣兵来救援,河内可保无事。若与对敌,恐难取胜。”孙寅曰:“韩信远来,利在速战,岂容坐待救军至而后攻贼耶,一面差人求救于楚,一面出城对敌,倘胜则韩信必走,如不胜则固守,未为晚也。”卬曰:“寅之言是也。”遂遣使修书,求救于楚。
孙寅等领一枝人马,出河内与韩信对敌,信曰:“汝殷王不知天时,不晓人事,各国诸侯望风归降,况汝偏邦小国,乃敢抗拒天兵耶?”寅曰:“汝汉王已得咸阳,苟延性命足矣,尚不知止,复差汝来送死也!”韩信背后樊哙大怒,一马冲出,与孙寅交战,二将兵器齐举,战五十合,不分胜败,魏亨见孙寅战樊哙不下,急举刀出马助战,韩信阵上走出两员大将薛欧、陈沛,各举兵器,截战魏亨,五员大将,战在一处,起一缕征尘,满天杀气,正在战斗中间,司马卬城上望见,急领一枝精兵,开了城门,放下吊桥,突出军前,一声炮响,冲杀汉兵。这边二将勒回马,退下阵来,韩信见司马卬冲来,急着周勃、柴武、卢缩、靳歙领大队人马抵住,信高处大呼曰:“如有一人退后者,即斩首示众!”以此众人扎住营盘不动。司马卬连冲三阵,见信兵不动,急拨转人马进城。韩信却催汉兵追杀,司马卬人马俱进城矣,此日彼此俱未折兵。韩信传令且回营休息人马,预备攻城。
有司马卬遣使臣一儒赴彭城求救,儒到彭城,霸王已起兵征齐梁未回,便到齐梁来见霸王,将表文呈上。表曰:
殷王臣司马卬顿首上言:刘邦失职,入寇关中,三秦败亡,咸阳被虏,郡县承风,二魏离叛,兵围河内,事在急危,盖河内乃关中之要害,西楚之襟喉也;此地失守,河东振动,陛下疆土,汉得其半。言至于此,臣实寒心!伏乞早发救兵,急为经画,齐梁可缓,汉兵为要,庙堂之议,当为预定;燎眉之势,悬望救援,若或少行延缓,陛下贻宵旰之忧,臣等为亡国之虏矣!临表涕泣,不胜惶恳之至。
霸王览表大惊曰:“不意刘邦兵到河内,一旦如此猖獗!”急召范增议曰:“朕今齐梁未下,不便遽离此地;欲差人往救,又恐不得其人。亚父以为如何?”增曰:“必得陛下亲征,方可以御汉兵。但齐梁未下,又不可速往,今且差大将项庄、季布二将,领兵三万,前赴河内防护。待齐梁既定,陛下就统大兵征进,调各路诸侯协防,此为上策。”霸王曰:“然。”遂遣项庄、季布救护不题。
却说韩信围河内日久,司马卬只是坚壁不出。信密与请将计议曰:“司马卬城高池深,一时难破,又不见人马出来对敌,倘救兵或至,里应外合,反中其计。尔等必须如此如此,方可取胜。”诸将听令,各调人马,分头行事,次日,韩信将四门人马,徐徐尽散,令各营预备行李,偃旗息鼓,若有退兵之状。
城上见如此模样,便报知司马卬,说韩信人马,今日金鼓不响,渐次退后,不知何意。卬急到城上观望,果见韩信兵退尽,便召谋士都万达等计议曰:“韩信兵退,必是打听救兵到来,或是霸王亲征,因此人马尽退,不然如何忽然一夜将人马密密便退后而去?”都万达曰:“韩信诡计甚多,虽是人马一时退去,恐是诈退,或诱我兵出城追赶。却埋伏兵马攻劫,不可不严加防护,又须差的当人出城探听,果是真实,方可追赶。”司马卬即差精细数军卒,出城打听,行至十里外,村庄店中,遇见有几个担行灶的军人,因买饭吃,便问道:“尔等如何不攻城,却一时便起身?”那几个军人便道:“昨日有探事的来说,霸王从河北亲统大兵,径自攻打咸阳,汉王惶惧不敢出敌,一连有十数起飞马来取韩元帅,以此一夜将人马退尽,此时行了有六七十里之外。我们因是担着行灶重物,又连日有疾,不得快走,又恐怕韩元帅点名。”其中又有说道:“元帅忙着救咸阳,那里有暇点名。”
那打听的军卒,听了这话,又去各营问人,都是如此说,便回来一一将打听的话,传报与司马卬曰:“此话是实,”便差孙寅、魏亨各领兵一万,接连追赶,又自己统一万五千,续后截杀,留五千人马守城,开了城门,将三起大兵进发。追了五十里,不见动静,又见两边树木丛杂,孙寅传令,且着后军暂住,天色已晚,不可尽力追赶,恐防埋伏。一言未了,只见大林中,一声炮响,闪出两员大将,乃周勃、柴武也,二将跃马前来战孙寅。寅挺枪直取二将,战未十数合,寅力怯,虚掩一枪,望后逃走:二将催动人马,尽力追赶,后军移动,自相践踏,魏亨见前军败动,驻扎不定,往后便退。兵势众大,如山崩江沸一般,收煞不住。司马卬大兵在后,反冲乱阵脚,卬大惊,拨回马便走,不防山坡边转出一员大将来,与卬交战,只一合,生擒于马下。擒卬者,乃舞阳侯樊哙也,四边火把冲天而起,孙寅、魂亨见楚兵大败,夜晚各不相顾,又不知司马卬在何处,汉兵渐次加添,重重叠叠,围绕上来,孙寅、魏亨左冲有突,不能得出,韩信在高阜处传令,着三军大呼曰:“归降者免死!”孙寅、魏亨见势危急,遂各下马降归。数起飞马报来,司马卬被樊哙擒了,都万达已开城投降,请元帅进城,安抚百姓,韩信催三军前进,一面传令,不可剿杀,遂长驱迸城。樊哙绑缚司马卬来见韩信,信下阶亲解其缚,延之上坐,卬拜伏于地而言曰:“亡国之臣,蒙元帅不即加诛,足矣!何劳款曲如此耶?”信曰:“不然,汉王忠厚长者,专以仁义兴师,不行杀伐,如公倾心吐胆,肯降汉王,不失封王也。”司马卬大喜,传檄于诸郡县,未归降者,悉招降之,于是韩信遂平定河内,使人飞报汉王去讫。
且说项庄、季布人马将近河内,知司马卬被虏,韩信见今屯大兵于河内,二将大惊曰:“河内已失,吾二人前去,亦无益矣,不若回兵,奏过霸王,必须亲领大兵与刘邦会战,乃为良策。”季布曰:“公之言是也。”随调转人马,来见霸王。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左传
- 周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史通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