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明代万历以降,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弊病丛生,各种矛盾愈加尖锐,朱明王朝犹如一座显赫的百年华屋,虽然表面上花团锦簇,但实际上已千疮百孔,颓势已成。另一方面,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在社会萌芽,正孕育出一股朦胧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潮流;同时,以阳明心学为标帜的新思潮日渐漫延,被定为一尊的程朱理学受到了种种挑战,传统的思想、伦理、道德、价值、情操乃至生活习惯被重新审视和诠释,社会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层面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和开放的态势。,在文学领域,那种形式自由、内容多样、篇幅简短的小品文创作和出版都空前活跃,形成了一种万卉争艳、繁花似锦的局面。《小窗幽记》就是这种态势下的产物。
明朝灭亡,陈继儒归隐后,依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特别是有关地方旱潦转输等事,其往往慷慨上书官府,洋洋千言,委曲条辨,当事者常常为之动容,最后按其意愿付诸实施。陈继儒也由此被冠以山中宰相之名。
陈继儒作为一代山人之首,其仕隐生活及心态颇具典型意义。他曾经和陶渊明一样,在破残的家园里喝过闷酒,欣赏过苍凉的秋景。秋景虽然多了一股苍凉,多了一点野性,但他看到了满地金黄。这种金黄是他用自己的艰辛、苦难创作出来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成果,《小窗幽记》就是他的文化成果之一。
在书稿将成之日,陈继儒想到自己总是从书房中的窗户内窥到外面的风光景色,院中的落英缤纷,就也想让读这部书的人能和自己一样,可以借着这小小的一扇窗看清一些人世纠纷,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