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唐代姚思廉《梁书·刘勰传》: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唐代刘知几《史通》卷十《自叙》: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萧统之选,鉴别昭融;刘勰之评,议论精凿。
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序: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若其使事遣言,纷纶葳蕤,罕能切究。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卷五《诗话》:《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
清代孙梅《四六丛话》卷三十一:探幽索隐,穷极尽状。五十篇之内,百代之精华备矣。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诗论〉题记》:而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刘勰以前,文人讨论文学的著述,如曹丕《典论·论文》、曹植《与杨德祖书》、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都只是各有所见,偏而不全。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讨论文学,《文心雕龙》实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
- 推荐作品: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