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内容,尽管瑕瑜互见,但将之置入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中去看,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虽然书中以原道征圣宗经为主旨的文章学导论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但文笔精致、叙述周详而又具有早期古典文论所罕见的理论色彩的文体、文术、批评诸论,在相当程度上补救了其书思想基础的陈旧乏彩之弊,奠定了此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尤其是批评史上的地位。
此书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进步文艺思想,比较全面地概括和分析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提出的一些文章品评概念,如风骨神思隐秀等,在后来的传统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唐时的文人以刘勰的文学主张为武器,一扫六朝时颓废萎靡的文风,使文坛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昌盛的局面。近代以来,《文心雕龙》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形成了专门的学术领域——龙学。至今,《文心雕龙》还是研究先秦至六朝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论著,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在研究、译注、考证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
《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自豪的著作。早在9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1731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19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