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解儿难·儿科用药论
世人以小儿为纯阳也,故重用苦寒。夫苦寒药,儿科之大禁也。丹溪谓产妇用白芍,伐生生之气,不知儿科用苦寒,最伐生生之气也。小儿,春令也,东方也,木德也,其味酸甘,酸味人或知之,甘则人多不识。盖弦脉者,木脉也,经谓弦无胃气者死。胃气者,甘味也,木离土则死,再验之木实,则更知其所以然矣,木实惟初春之梅子,酸多甘少,其他皆甘少酸少者也。故调小儿之味,宜甘多酸少,如钱仲阳之六味丸是也。苦寒之所以不可轻用者何?炎上作苦,万物见火而化,苦能渗湿。
人, 虫也,体属湿土,湿淫固为人害,人无湿则死。故湿重者肥,湿少者瘦;小儿之湿可尽渗哉!
在用药者以为泻火,不知愈泻愈瘦,愈化愈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也,而且重伐胃汁,直致痉厥而死者有之。小儿之火,惟壮火可减;若少火则所赖以生者,何可恣用苦寒以清之哉!故存阴退热为第一妙法,存阴退热,莫过六味之酸甘化阴也。惟湿温门中,与辛淡合用,燥火则不可也。余前序温热,虽在大人,凡用苦寒,必多用甘寒监之,惟酒客不禁。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