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解儿难·痉因质疑
痉病之因,《素问》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此湿字,大有可疑,盖风字误传为湿字也。余少读方中行先生《痉书》,一生治病,留心痉证,觉六气皆能致痉。风为百病之长,六气莫不由风而伤人,所有痉病现证,皆风木刚强屈拗 之象。湿性下行而柔,木性上行而刚;单一湿字,似难包得诸痉。
且湿字与项强字即不对,中行《痉书》一十八条,除引《素问》《千金》二条,余十六条内,脉二条,证十四条,俱无湿字证据。如脉二条∶一曰:痉夫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二曰∶《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皆风木之象,湿之反面也。余十四条:风痉致痉居其十,风家禁下一条,疮家禁汗一条,新产亡血二条,皆无所谓湿也者。即《千金》一条,曰:太阳中风,重感于寒,湿则变痉也。上下文义不续,亦不可以为据。中行注云:痉,自《素问》以来,其见于《伤寒论》者,乃叔和所述《金匮》之略也;《千金》虽有此言,未见其精悉。可见中行亦疑之。且《千金》一书,杂乱无章,多有后人羼杂,难以为据。《灵枢》《素问》二书,非神圣不能道,然多述于战国汉人之笔,可信者十之八、九,其不可信者一、二;如其中多有后世官名地名,岂轩岐逆料后世之语,而先言之哉?且代远年湮,不无脱简错误之处。瑭学术浅陋,不敢信此湿字,亦不敢直断其非,阙疑以俟来者。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