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编小引
今上御极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尧舜之世,虽困处菰芦,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
藿食者,但能粗忆梗概而已。至于风气之转移,俗尚之改革,又渐与往年稍不同。盖自丙午、丁未间。有《万历野获编》共卅卷,弃置废簏中,且辍笔已十余年而往矣。壮岁已去,记性日颓;诸所见闻,又有出往事外者。胸臆旧贮,遗忘未尽。恐久而并未尽者失之,邃不问新旧,辄随意录写,亦复成帙,绪成前稿,名曰“续编“,仍冠以万历。其事亦有不尽属今上时者,然耳剽目睹,皆德符有生来所亲得也。昔吾家存中,身处北扉,淹该绝世,故《笔谈》一书传诵至今。吾家石田,虽高逸出存中上,终以布衣老死吴下,故所著《客座新闻》,时有牴牾。德符少生京国,长游辟雍,较存中甚贱。而所交士大夫及四方名流聚辇下者,或稍过石田,因妄为此笔。总之,书生语言,疵误不少,姑存之以待后人之斥正。或比于《玄怪》、《潇湘》诸录,差为不妄。今圣人在宥,当如纪年所称万数,与天罔极,野之所获,正不胜书也。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岁新秋,题于敝帚齐。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