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出·辞院
癸未十月
【西地锦】(末扮杨文骢冠带上)锦绣东南列郡,英雄割据纷纷;而今还起周郎恨,江水向东奔。
下官杨文骢,昨奉熊司马之命,托侯兄发书宁南,阻其北上,已遣柳敬亭连夜寄去。还怕投书未稳,一面奏闻朝廷,加他官爵,荫他子侄;又一面知会各处督抚,及在城大小文武,齐集清议堂,公同计议,助他粮饷,这也是不得已调停之法。下官与阮圆海虽罢闲流寓,都有传单,只得早到。
(副净扮阮大铖冠带上)黑白看成棋里事,须眉扮作戏中人。
(见介)龙友请了,今日会议军情,既传我们到此,也不可默默无言。
(末)事体重大,我们废员闲宦,立不得主意,身到就是了。
(副净)说那里话。
【啄木儿】朝廷事,须认真,太祖神京今未稳,莫漫愁铁锁船开,只怕有萧墙人引。角声鼓音城楼震,帆扬帜飞江风顺,明取金陵,有人私启门。
(末)这话未确,且莫轻言。
(副净)小弟实有所闻,岂可不说。
(丑扮长班上)处处军情紧,朝朝会议多。禀老爷,淮安漕抚史可法老爷,凤阳督抚马士英老爷俱到了。
(末、副净出候介)
(外白须扮史可法,净秃须扮马士英,各冠带上)
(外)天下军储一线漕,无能空佩吕虔刀。
(净)长陵抔土关龙脉,愁绝烽烟搔二毛。
(末、副净见各揖介)
(外问介)本兵熊老先生为何不到?
(丑禀介)今日有旨,往江上点兵去了。
(净)这等又会议不成,如何是好?
【前腔】(外)黄尘起,王气昏,羽扇难挥建业军;幕府山蜡檄星驰,五马渡楼船飞滚。江东应须夷吾镇,清谈怎消南朝恨,少不得努力同捐衰病身。
(末)老先生不必深忧,左良玉系侯司徒旧卒,昨已发书劝止,料无不从者。
(外)学生亦闻此举虽出熊司马之意,实皆年兄之功也。
(副净)这倒不知;只闻左兵之来,实有暗里勾之者。
(外)是那个?
(副净)就是敝同年侯恂之子侯方域。
(外)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副净)老公祖不知,他与左良玉相交最密,常有私书往来;若不早除此人,将来必为内应。
(净)说的有理,何惜一人,致陷满城之命乎?
(外)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别介)请了,正是 “邪人无正论,公议总私情”。(下)
(副净指恨介,向净介)怎么史道邻就拂衣而去,小弟之言凿凿有据;闻得前日还托柳麻子去下私书的。
(末)这太屈他了,敬亭之去,小弟所使,写书之时,小弟在傍;倒亏他写的恳切,怎反疑起他来?
(副净)龙友不知,那书中都有字眼暗号,人那里晓得?
(净点头介)是呀,这样人该杀的,小弟回去,即着人访拿。(向末介)老妹丈,就此同行罢。
(末)请舅翁先行一步,小弟随后就来。
(副净向净介)小弟与令妹丈不啻同胞,常道及老公祖垂念,难得今日会着。小弟有许多心事,要为竟夕之谈。不知可否?
(净)久荷高雅,正要请教。(同下)
(末)这是那里说起!侯兄之素行虽未深知,只论写书一事呵——
【三段子】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这恨怎吞,强书为陈恒弑君。不免报他一信,叫他趁早躲避。(行介)眠香占花风流阵,今宵正倚薰笼困,那知打散鸳鸯金弹狠。
来此是李家别院,不免叫门。(敲门介)
(内吹唱介)
(净扮苏昆生上)是那个?
(末)快快开门!
(净开门见介)原来是杨老爷,天色已晚,还来闲游。
(末认介)你是苏昆老。(问介)侯兄在那里?
(净)今日香君学完一套新曲,都在楼上听他演腔。
(末)快请下楼!
(净入唤介)
(小旦、生、旦出介)
(生)浓情人带酒,寒夜帐笼花。——杨兄高兴,也来消夜?
(末)兄还不知,有天大祸事来寻你了。
(生)有何祸事,如此相吓?
(末)今日清议堂议事,阮圆海对着大众,说你与宁南有旧,常通私书,将为内应。那些当事诸公,俱有拿你之意。
(生惊介)我与阮圆海素无深仇,为何下这毒手。
(末)想因却奁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变怒耳。
(小旦)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生)说的有理。(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
(旦正色介)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
(生)是,是,但不知那里去好?
【滴溜子】双亲在,双亲在,信音未准;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天涯到处迷,将身怎隐?歧路穷途,天暗地昏!
(末)不必着慌,小弟倒有个算计。
(生)请教——
(末)会议之时,漕抚史可法、凤抚马舍舅俱在坐。舍舅语言甚不相为,全亏史公一力分豁,且说与尊府原有世谊的。
(生想介)是,是,史道邻是家父门生。
(末)这等何不随他到淮,再候家信。
(生)妙,妙!多谢指引了。
(旦)待奴家收拾行装。(旦束装介)
【前腔】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香沾翠被池,重重束紧。药裹巾箱,都带泪痕。
(丑上挑行李介)
(生别旦介)暂此分别,后会不远。
(旦弹泪介)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
【哭相思】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小旦)怕有巡兵踪迹,快行一步罢。(生)吹散俺西风太紧,停一刻无人肯。
(生)但不知史漕抚寓在那厢。(净)闻他来京公干,常寓市隐园,待我送官人去。(生)这等多谢。(生、净、丑急下)(小旦)这桩祸事,都从杨老爷起的,也还求杨老爷归结。明日果来拿人,作何计较?(末)贞娘放心,侯郎既去,都与你无干了。
(末)人生聚散事难论,(旦)酒尽歌终被尚温;
(小旦)独照花枝眠不稳,(末)来朝风雨俺重门。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