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庐江冯媪传
冯媪者,庐江里中啬夫之妇,穷寡无子,为乡民贱弃。元和四年,淮楚大歉。媪遂食于舒,途经牧犊墅。暝值风雨,止于桑下。忽见路隅一室,灯烛荧荧。媪因诣求宿。见一女子,年二十余,容服美丽。携三岁儿,倚门悲泣。前,又见老叟与媪,据床而坐。神气惨戚,言语呫嗫!”
有若征索财物、追逐之状。见冯媪至,叟媪默然舍去。女久乃止泣,入户备饩食,理床榻,邀媪食息焉。媪问其故。女复泣曰:“此儿父,我之夫也。明日别娶。”
媪曰:“向者二老人,何人也,于汝何求,而发怒?”
女曰:“我舅姑也。今嗣子别娶,征我筐筥刀尺祭祀旧物,以授新人。我不忍与,是有斯责。”
媪曰:“汝前夫何在?”
女曰:“我淮阴令梁情女,适董氏七年。有二男一女。男皆随父,女即此也。今前邑中重江,即其人也。江官为丞酂,家累巨产。”
发言不胜呜咽。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女泣至晓。
媪辞去,行二十里,至桐城县。县东有甲第,张帘帷,具羔雁,人物纷然,云今夕有官家礼事。媪问其郎,即董江也。媪曰:“董有妻,何更娶焉?”
邑人曰:“董妻及女亡矣。”
媪曰:“昨宵我遇雨,寄宿董妻梁氏舍,何得言亡?”
邑人询其处,即董妻墓也。询其二老容貌,即董江之先父母也。董江,本舒州人,里中之人皆得详之。有告董江者,董以妖妄罪之,令部者迫逐媪去。媪言于邑人,邑人皆为感叹。是夕,董竟就婚焉。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儹,河南字文鼎会于传舍。宵话征异,各尽见闻。钺具道其事,公佐为之传。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