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太玄经》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汉代扬雄编撰。扬雄撰《太玄》,将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新唐书·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以模仿《周易》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其赞辞,相当于《周易》之爻辞。《周易》有《彖传》、《象传》等十翼。作补充说明,《太玄经》亦作《玄冲》、《玄摛》等十篇做补充说明。玄,如字形,意为螺旋式轮回,是自然规律的形态一般性构架。源出《老子》玄之又玄。
《太玄经》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及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以占卜之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示。提出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太玄经》含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情况均坐了阐述。认为事物皆按九个阶段发展,在每一首九赞中,皆力求写出事物由萌芽、发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变过程。,东汉宋衷及三国吴人陆绩曾为《太玄经》作注。晋人范望又删定二家之注,并自注赞文。另有北宋司马光《太玄经集注》、清人陈本礼《太玄阐秘》等。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儒家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