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叔宝污敬德画像
叔宝污敬德画像
秦王拔寨而起,回兵直至长安。大军屯于霸陵州,秦王引众将回至西府。次日,朝见父皇,拜舞已毕,帝曰:“吾儿东征西讨,削平海内,今日回来,大慰所望。”秦王曰:“儿远离膝下,有失晨昏之仪,望父皇赦儿不孝之罪。”帝曰:“汝因王事靡监,不遑宁处,何罪之有。”秦王曰:“儿与王世充相拒,每日厮杀,互有胜负。忽接见玉音降临,始知刘武周猖獗入寇,每欲移兵前敌,恐世充乘虚而入,难以回军。正在犹豫,忽值李世绩来到,二人会计,着令郑善果领兵三万以防世充入寇,因引世充原降魏将秦叔宝、程知节,并副将李君实、田留安及汉王之师陆德明五人同来此处,破武周必矣。”
因引进见帝。帝见五人威风凛凛,志气昂昂,皆统驭之材,即封叔宝为马军总管,程知节、李君实、田留安为统军,陆德明为秦府长史,俱随秦王征伐。五人谢恩已毕,帝曰:“今刘武周与突厥、王行本三处结连为患,其锋甚锐难敌。汝弟元吉逃回长安,关中军民恐惧。宜弃太原与河东,只谨守关西而已。”秦王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人民殷实,京城粮草多托于此,若委而弃之,臣窃为之愤恨。愿再加京兵数万,必擒武周,复却汾晋之地,请父皇勿忧。”帝曰:“武周有一名将尉迟敬德,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月之间夺唐千里之地,势如破竹。边廷守将画其形像,进献于朕,以示威猛。”
遂令群臣,将敬德轴像当殿高挂。众将见此像,俱各畏猛惊惧,独有叔宝拜称:“请笔。”帝曰:“卿请笔如何?莫非欲赞诗于其上乎?”叔宝曰:“臣有用处。”遂举笔望画上纵横污之。
帝曰:“卿如何污之?”叔宝曰:“陛下夸敬德如天神一般,无人可及,以臣观之,只一野匹夫,不足挂意,臣愿擒此贼,以报陛下。”帝曰:“卿乃汉之樊哙,朕之虎将也。”遂赐酒赏花,以嘉其志。于是下诏,发关中精兵十万,以益秦王,使击武周。命李世绩为军师,秦琼为保驾。
秦王辞帝出朝,次日至教场中调遣军马。秦王顾谓世绩曰:“今刘武周遣宋金刚、尉迟敬德侵吾数郡,其势非同小可,汝等有何妙策?”世绩挺身言曰:“武周深入吾境,兵骁将勇,利在速战,可将天下人马分为十二军,每军以一总管领之,一将副之。通敌则各自用命,督之以战;闲暇督之以耕。互相耕守,以老其师,使吾不战而武周自困矣。”秦王曰:“此只可敌得一路之兵,更有突厥、王行本二处,何以敌之?”世绩曰:“突厥与吾唐已通好,想受武周贿赂,不得已假意从之。吾已使郭孝恪先去讲其和好,退却胡兵,此一路不足为敌;再使李靖领一军去攻王行本,使其无相救援;次分一军前去抄掠粮道,又分两军更换出入,东征西击,以劳其兵,令武周首尾不能相顾;我王亲统大军,择其要害,坚壁不战,且耕且守,以成犄角之势。待其疲劳,将有思归之意,则举大军邀而击之,一鼓而可擒矣。”秦王曰:“此妙论也。”[遂]从世绩之计,设置十二军,分管诸将,皆取星宿为名。每一军主将一员,副将一员,催耕督战,训练精熟,则所向无敌。
十二州道星军总管名目:第一万年道参旗星军,总管以秦叔宝领之;第二长安道鼓旌星军,总管以程知节领之;第三富州道玄戈星军,总管以侯君集领之;第四醴州道井泉星军,总管以马三保领之;第五同州道羽林星军,总管以李靖领之;第六华州道游骑星军,总管以刘正道领之;第七宁州道折威星军,总管以段志玄领之;第八岐州道平道星军,总管以李君实领之;第九幽州道招摇星军,总管以罗士信领之;第十西麟道苑游星军,总管以陶武钦领之;第十一怪州道天纪星军,总管以殷开山领之;第十二宜州道天节星军,总管以田留安领之。
当日秦王任世绩为军师,授麾节,挂大元帅印,总督诸军,调遣各道人马,随王保驾征伐。果见英雄猛将,赛过天兵。将有孙、吴之略,战有百万之师。是时粮储充足,武事咸修,选定夏四月丙寅日出师,以图武周。未知胜负如何。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