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秦琼含血噀敬德
秦琼含血噀敬德
当日尉迟敬德跪于阶下,进言曰:“陛下圣鉴不错。玄龄、如晦儒生之辈,不乐武事;世绩所言,金石之论。今日正宜乘高丽叛乱,举兵计之,臣亦愿随同往。”帝曰:“汝年已老,恐非所宜。”敬德曰:“陛下何觑臣之小邪?昔蜀将黄忠行年七十,亦尝从先主伐吴,无人敢敌。臣才六十有三,能饮酒一卮,食肉一秤,两臂尤有千斤之力。陛下不信,殿前二金狮子,约各重千斤,臣试一举,看臣老与不老。”帝曰:“卿言太过,如此,试举与朕观之。”敬德即向前,左手撩衣,右手提起狮子,向众臣面前行走三遍,面不改容,气亦不喘。众臣喝彩称羡。敬德轻放地下。帝大喜曰:“敬德真虎将也!昔美良川英雄尚在。”
是时,帝偏观诸将,只不见秦琼在列,帝问曰:“叔宝因何不见?”近臣奏曰:“适闻秦琼染病,十分危笃,因此不朝。”帝国:“叔宝,国之栋梁。倘有不虞,废朕股肱矣。朕当亲往视之。”是日,车驾往至琼府,门吏见驾,与琼之子怀玉拜迎于道旁。帝曰:“叔宝今在何处?”怀玉奏曰:“已病重而卧榻。”帝与百官步行,直至寝室,见琼仰卧在床,令侍女扶起,帝曰:“久不见卿,何形容如此憔悴耶?”琼曰:“臣贱体沽疾,不能施礼,有劳圣驾下顾,罪该万死。”帝曰:“新罗入贡,被高丽反贼盖苏文夺去贡献之物,又写反诗,毁骂朕身,事实难容。朕欲亲自讨之,因见旧日相随征伐之将十存一二,惟敬德英雄尚在。闻汝不安,特来相视,不料如此狼狈,使朕心如刀割,又添一忧矣。”琼曰:“陛下欲讨高丽,奈臣不能前进,有误陛下重用,又恐海东难在一时收复。”帝曰:“朕亦忧虑此事。”
只见敬德在旁,听言面如土色,便有不忿之意。敬德曰:“昔魏典韦从曹操征张绣,夜醉卧帐中,军人偷去铁戟,身被数十枪,临死犹能以人首掷杀敌兵无数,如此救主。汝为国之大将,何惧病焉?”琼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保乎?”敬德无言可答。时琼暗想:“此病皆因敬德三鞭之故,未吐其血,积成此病。今日临危,犹以言来相激。”骤然怒气冲怀,污血攻口,不能收止,琼遂含满一口,望敬德面上噀之,厉声大骂敬德。敬德怒曰:“吾以诚心相劝,何欺吾太甚邪?此仇如何可报!”秦怀玉亦骂曰:“老贼焉敢挺强,怒激吾父。”遂持琼平日使锏,趋步向前欲打敬德。敬德亦喝曰:“贱贼子无知,如此大胆!汝既有锏,吾岂无鞭。”遂趋出府来取鞭迎敌。帝急止之曰:“怀玉不得无礼!父与敬德昆仲之分,汝乃侄子之辈,安敢于朕前自相击邪!”二人乃止。敬德大骂而出。
时琼不奈久坐,遂侧身而卧,转身背却唐帝。帝连呼数遍,琼默然不答。帝顾谓左右曰:“联若非叔宝已死于沙场矣,今日如此,已会知彼之意,欲朕顾其后昆,朕安肯忘其昔日之德。”言未绝,只见叔宝在床展转身来言曰:“某正为此事,不敢开口。今病危在旦夕,倘有不虞,望陛下垂悯。”帝曰:“善保身体,汝子朕必以恩抚之,不必挂虑。”言讫,帝别了叔宝,上驾还朝。即日,帝令房玄龄、杜如晦辅太子监国,御驾亲征高丽。次日,教场点兵练将,号令严肃,旗帜鲜明。忽左军中一将高声而出,拜帝曰:“臣自相随,未有寸功,今日陛下亲征,臣乞为先锋,破高丽如反掌耳。”帝视之,其人身长九尺,面如重枣,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京兆咸阳人也,姓薛名万彻。
原是东宫一员骁将。帝听言大喜,乃壮其志,即取印与之。万彻方欲挂印,右军中涌出一少年,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身材中等,膂力过人,大叫曰:“留下印与我来挂。”帝视之,乃秦琼之子秦怀玉也。乃拜而言曰:“臣读父兵书,颇晓韬略。
今远征高丽,臣当舍无用之躯,以酬己志,望陛下付先锋之职。”帝曰:“汝年幼小,未见优劣,恐不称职。”怀玉曰:“万彻虽长,不及吾矣。”万彻曰:“吾已奉诏命,汝有何能,敢来争印,以领此职?”怀玉曰:“学习一十八般武艺,件件皆晓。”帝曰:“汝二人不必争强,皆来朕前比较武艺,以定高下。只不得相伤。”众皆云:“且看二人试之。”
怀玉大怒,即上马提刀,直取万彻。万彻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斗上二十余合,不分胜负。不防怀玉左手提刀,右手取锏便劈,万彻措手不及,被怀玉一锏打落马下。金鼓齐鸣。帝大喜曰:“此千里驹也,宜授先锋。”怀玉却欲挂印,又有一人前来争夺。未知此人是谁?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