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李世绩祭白玉山
李世绩祭白玉山
却说白玉山前有一长河,河水甚急,白浪滔天,车驾傍岸而行。忽见对山一老叟扶杖而来,形容甚异,白须如雪,到驾前施礼,山呼万岁。帝曰:“老丈何人也?”老叟曰:“世居关中,后因兵乱,徙居于此。久仰陛下天威,幸得拜见,乞望周济我等,并皆感戴。”帝曰:“此不毛之地,夷人出没之乡,有此异人,皆出不祥之语。”急遣人向前擒之,言未绝,敬德提鞭便欲击之,老人化阵清风而去。帝便催人马前进。
行不数程之地,早至思乡城界口,遥望数十老人牵羊担酒,乐声嘹亮,前来相迎,皆罗拜于地下。帝问曰:“汝是何人?
朕有何德,敢劳箪食壶浆以迎乎?”老人曰:“吾海西人也,昔隋征东败阵于此,灵魂不得归乡,特来奏主。”老人言罢,忽然阴云布合,狂风四面而起,飞砂走石,征尘蔽日,军士皆不能进。顷刻之间,天清日朗,其风亦息,众举目视之,老人不知何往。帝大惊骇,问吴黑达曰:“风景如此,汝有何高见?明以告朕。”黑达曰:“臣亦曾对陛下说来,此处原有妖怪作祸,因隋炀帝征东,折兵百万于此,枯骨堆山,故号白玉山。狂魂怨魄不散,所致如此,累累为患,住来者必须祭之。?帝曰:“用何以祭?”黑达曰:“旧时乡人在高山顶上,建设大醮,七日七夜,超拔此等;复以牛羊祭之,一年内自然安静。
今陛下只祭之亦可。”帝遂遣李世绩主祭,杀牛宰马。当夜世绩于城外旷野中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旗招引,将牛羊祭物陈设于地。三更时分,世绩顶冠束带临祭,令史浩读之。祭文曰:维大唐贞观十九年九月一日,行军大总管领左仆射李世绩谨陈祭仪,享祭于故没于王事隋室将校,并本土神祗,及辽国阴魂:近因高丽盖苏文弑君逆贼,谋为不轨,纵虿尾以兴妖,恣狼心而逞乱,据此兴师讨贼。且我大唐皇帝威胜五霸,名纪三皇,定乾坤于战伐之中,立社稷于干戈之内,一自御驾跨海亲征,莫不逢山开路,瓦解米消,才闻破竹之声,便是失猿之势。尔隋将卒,尽是山川豪杰,四海英雄。习武从戎,投明事主,齐坚奉国之诚,并是忠贞之志。听闻汝等偶失兵权,或为流失所中,魄掩幽冥,各施英武;或因枪剑所伤,魂归长夜。
志存忠孝,命终于刀斧之前;心怀正直,骸弃于尘埃之内。生则有勇,死且成名。汝等英灵尚在,若肯随部征辽,阴中显圣,奏凯还朝,吾为奏请盖造庙宇,塑汝等全身,年年事祭。今则聊表寸心,各赐汝等酒食,以享一餐。呜呼哀哉!伏惟尚享。
读祭文毕,金鼓齐鸣,世绩令人尊献酒肴。忽见火光之中。
数千鬼众,或有头无足者;或自提头、只一手者;亦有全身披甲戴盔者,四面云集,三三两两,各自为队。唐兵一见,尽皆惊骇,随将所祭之物尽弃野外。天明,云收雾敛,一路寂然。
车驾离了思乡城,李绩引大军望镇南关进发。
却说镇南关主姓焦名继朋,此人曾随辽主猎于大石山,忽赶出一只猛虎,直奔御前,继朋投鞭下马,拔剑斩之,其虎中剑而死,因此辽主用为将,引一千军把隘。闻唐兵至,鸣鼓聚军,俱各披挂,手执兵器,分布左右。继朋全副衣甲,绰枪上马,引军下关,离二十里迎敌。当日李世绩正在催兵前进,忽闻人报:辽将焦继朋引人马已离了关二十里前来拒敌,其人蓝面红发,极是骁勇。世绩亲自引兵迎之,三军皆起,军马在前,粮草在后。世绩传下将令,交粮草车尽行前,以后军作先锋守之。
当日听得前军发喊,急叫人看时,人报镇南关辽将焦继朋大兵至,军皆弃粮草,俱已赶散,后军又来,将如之何。众皆曰:“不如退守思乡城。”世绩交退军,辽将又截断其路径,唐军皆散乱。世绩以旗指土阜可避之,人马急奔土阜。世绩令人马皆解衣卸甲少歇,尽放其马。焦继朋军掩至,众将曰:“辽兵至,奈何?可急收马匹退回思乡城。”一人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饵辽兵,何退之邪?”世绩视之,乃长孙无忌也。世绩急以目视无忌而笑,无忌知其意,而不复言。
继朋军既得志了,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离乱,世绩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继朋军大乱。原来过此,只顾取物,无心厮杀,军马围裹将来,继朋挺身相战,军士自相践踏,继朋止遏不住,拨回马走。世绩在土阜上指曰:“焦继朋为辽名将,谁可擒之?”二将飞马出去,世绩视之,乃段志贤、王孙岳也。二将赶至近大叫:“继朋休走!”继朋回头,二将赶到,遂带住枪,拈弓搭箭,正射段志贤。王孙岳大叫:“贼将休放箭!”志贤急低头躲时,一箭射中头灰缨,志贤奋怒,赶坐下马,又被继朋一箭射中战马面门,跪下前蹄,志贤落地。
继朋便拍马回,王孙岳急挥大斧,接住厮杀。两员将战二十余合,段志贤去远,王孙岳见继朋后面军马齐到,王孙岳拨转马头走,继朋赶来,忽然十数骑马旌旗耀日,一将当头,跃马而来,乃白袍薛仁贵也,兜弓搭箭,弦晌箭到,正中继朋面门,翻身落马。仁贵遂跳下马来,向前枭其首级。后人有诗云:仁贵当年济困危,镇南关下干功时。
火龙出阵来无阻,箭射连珠去莫追。
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
唐朝虽有千员将,骁勇惟君更有谁。
世绩在土阜上见仁贵箭射继朋,大驱四下人马掩杀,辽军溃散,复夺辎重马匹。仁贵持戟向前,大喝一声,唐兵拥上关去,军士解甲投降。世绩使人来驾前报捷于帝。是日离了镇南关,引大军望白岩城进发。未知胜负如何?
总批:车驾望白玉山前进,有一老叟扶杖而来,化阵清风而去,乃昔隋征东败阵之狂魂怨魄也。此岂鞭之所能击哉?遇此英灵不泯,讵不为文以祭?有镇南关主焦继朋者,亦辽之名将也。
非仁贵谁能枭其首级,以壮志威风,千古无敌云。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