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回 郭子权权重天下
郭子权权重天下
却说郭子仪自败吐蕃之后,朝夕操兵练士,以军旅为事,夙兴夜寐,劳倦成疾。忽报伏探外夷消息使者至,子仪召人问之,曰:“回纥负盟,分兵三路而来,边关报急,无人可敌。”子仪长叹一声,忽然昏绝于地,口吐鲜血。众将急救,半晌方醒。子仪曰:“吾心昏乱,中病忽发,寿必不远。”诸将曰:“元帅何故出此言也?”子仪曰:“吾观三台之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已变其色,吾命只在旦夕矣。”诸将欲问以后事,子仪不答,近前视之已薨。年八十有五。史官观此,有评论云:天宝之末,盗发幽陵,外阻内讧。子仪自朔方提孤军转战逐北,誓不还顾。当是时,天子西走,唐祚若缀旒,而能辅太子再造王室。及大难略平,辄遭谗谤,削夺兵权。然朝闻命而夕引遁,无纤芥自嫌。及被围泾阳,单骑见虏,压以至诚。猜忌阻谋,虽唐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哉。及光弼等畏福不终,而子仪完名高节,烛然独着,福禄永终,虽齐桓、晋文比之为偏。裴均所称权重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之欲而议者不之贬。呜呼!垍诚知言,其子孙多以功名显,盖盛德所致云。子仪尝承命使至田承嗣所,承嗣西望拜之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家丁三千人,八子七婿,皆为朝廷显官,诸孙数十人,每问安不能尽辨,惟点头而已。虽贵为王公,尝颐指役使,趋步于前,家人亦以仆隶视之。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侈极欲,而人不非之。时蓝面鬼卢把杞有口辨,上悦之。子仪每见宾客,姬妾不离侧。杞尝往问疾,子仪悉屏侍妾,独隐几待之。或问其故,子仪曰:“貌陋而心险,妇人辈见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无遗类矣。”其有先见之明如此。史官又有诗赞云:兴师伐寇报先王,唐室惟公智略长。
自是夷人惊破胆,直教回纥吐蕃亡。
帝闻讣,乃大恸曰:“联幸陕州、得返长安者,子仪之功也。”于是下诏,追谥子仪为汾阳忠武王,敕葬长安城外,宝鸡山之东,立庙四时享祭。却说帝夜见阴鬼数十来宫中作闹,因此得病。选陆贽为中书侍郎,崔祜甫为门下侍郎,即掌一应事务。帝病加沉重,急令召平章事杨炎入宫见帝。帝曰:“朕闻圣人有云:可托六尺之孤,能寄百里之命,非丈夫不能行此事也。朕太子李适年幼,不堪掌社稷之重任,幸有中书侍郎卢杞,愿汝二人效学伊尹、周公,同辅吾儿,宗庙生灵之幸也!”言讫,唤太子近前,令杨炎抱之。炎乃顿首流涕,众皆伤感。帝以手指太子,口不能言。须臾而崩。时大历十四年五月下旬,寿至五十三岁。首尾即位十七年。史官评曰:代宗深沉明敏,任心而行。屏斥浮伪,行师动众,平乱守城,足为中材之主。然藩镇陆梁,上陵下替,养成乱阶,唐之纲纪大坏,不可复振,则肃、代之为也。代宗崩于乾元殿,杨炎、卢杞二人辅政,即时立太子嗣登位,称号德宗,改元建中元年,大赦天下。葬代宗于元陵。此时朝廷杨、卢用事,天下诸镇强盛,各自僭号称王。节度使朱滔称为冀王,田悦称为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仍唐年号,如昔诸侯奉周正朔之状,有不如约,众共伐之。滔为盟主称“孤”,武俊与悦、纳皆称“寡人”。所居之堂曰“殿”,处分曰“令群下。”上书曰“牍”,妻曰“妃”,长子曰“世子”,各以其所治州为府,置留守兼元帅。又置东西曹视门下中书省,左右内史视侍中、中书令,余官皆效大唐,但换其名。时卢杞领国家大事,下令召节度使李希烈归长安,以为腹心。希烈统勇素着,时闻杞召,疑其欲害于己,遂引本部造反。毕竟未知如何?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