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劳伤解·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
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盖阳中有阴,则神清而善发;阴中有阳,则精温而能藏。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阳神飞荡,故生惊悸,阴精驰走,故病遗泄。
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水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则精秘而神安矣。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