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众降将金殿封官 尉迟恭御园护主
众降将金殿封官 尉迟恭御园护主
当下秦王入朝高祖,山呼礼毕,因奏道:“臣儿赖父王洪福,所到之处,无有不胜。今有归降众将,共三十六员,俱有莫大功劳,求父王一一加封官爵。”遂把册籍二本呈上,放在龙案。高祖看一本是“众将归降册”,一本是“功劳簿”。高祖观看归降册,第一个是山东秦琼,高祖大喜,传旨宣临潼山救驾人进来。茂公道:“这功劳不小。”叔宝来到丹墀,山呼万岁。高祖道:“平身。卿家未归唐之前,先有救驾之功,后面功劳,也不必看,封卿为护国公之职。”叔宝谢恩,穿了国公服式,站在一边。高祖又看到罗成功劳甚大,传旨宣上来。罗成来到殿前俯伏,山呼万岁。高祖见他青年秀逸,武艺高强,心中大喜,加封为越国公。披了服式,也站在一旁。高祖又看到徐绩,在金墉时节改诏救驾,有“本赦秦王李世民”这一句,其功不小,以下不必看了,宣进朝中,朝拜已毕,加封为镇国军师英国公之职。披了服式,站在一旁。
高祖看到程咬金名字,想道:“程咬金乃是山东的响马,后来又助李密,曾月下赶秦王,斧劈老君堂,这个罪名,却也不小。”传旨绑进来。一声旨下,殿前校尉,如狼似虎,立刻赶出午门,把程咬金夹领皮一把,掀翻在地,将绳索绑了。咬金连声叫苦,被校尉推至金阶,大叫道:“万岁呀!人来投主,鸟来投林。大家都有功劳,为何薄我?”高祖骂道:“你这贼,可记得月下赶秦王,斧劈老君堂的大罪么?”咬金哭叫道:“万岁呀,岂不闻桀犬吠尧,各为其主?昔日做李密的臣子,但知有李密,不知有秦王。如今归顺万岁,就是唐家的臣子,自当要赤心报国。俺这狗性是极有真心,最好相与的。再无一言哄万岁爷。”高祖听他这话也说得有理,忙把功劳簿一看,见他也有许多功劳,即下旨道:“看你功劳分上,赦你无罪。松了绑,封为总管之职。”咬金谢恩,换了服式,犹如死里逃生,快活不过,也立一旁。
高祖又看到尉迟恭名字,就想着日抢三关,夜劫八寨,追逼小秦王,三跳红泥涧,不觉大怒道:“此贼来了,不许朝见,速速斩首。”众校尉领旨,将尉迟恭衣衫剥下,立刻绑了,只等行刑旨一下,就要开刀。秦王一见,连忙跪下奏道:“父王,抢关劫寨,本该处斩。但此时各为其主,后来投臣儿,御果园独马单鞭,来救臣儿的功劳,也可准折得过。望父王开恩。”高祖闻奏,心中一想道:“他既肯赤身露体,不避刀枪,前来救驾,也可饶他一死。”
高祖未曾传旨,只见太子殷王建成,齐王元吉,满面怒色,心怀妒忌,一齐上前奏道:“父王,莫听世民之言,臣儿细想,尉迟恭之功,其中有假。”高祖便问:“如何有假?”建成道:“臣儿闻得单雄信名扬四海,有万夫不当之勇。尉迟恭单鞭独马,又不穿衣甲,如何战得他过?”元吉也奏道:“父王,臣儿闻得御果园,离澄清涧有五里足路,徐绩虽然马快,往还就是十里路。那单雄信莫?是有名的大将,就是略有小本事的将官,十个世民,也被他结果了。所以知他这功劳是假的。如今世民这般卫护他,实系蓄心不善,故此收罗这些亡命之徒,日后定然扰乱江山,依臣儿之见,不若速斩尉迟恭之首为是。其余众将,速调他方,若留在长安,只恐为祸不小。”
高祖闻言,未曾开言,又见秦王奏道:“父王,御果园尉迟糱救臣儿,乃是真的,莫听王兄御弟之言。父王若不信,且叫尉迟恭演这一功,与父王观看。”建成道:“如要演,可在御果园中,也要照样离园五里,尉迟恭去洗马,也要徐绩去唤。往还若差了些儿,其功尽假。”高祖准奏,又问:“单雄信何人去扮。”元吉道:“臣儿手下有一王云,可以去扮。”高祖道:“好。”把以下三十余人,尽封总管,明日御果园演功,就此退朝,众官回府。
再说殷齐二王,回到府中,元吉叫声:“王兄,你看世民今日回来,这些将官,个个如龙似虎。日后父王归天,这座江山,谅王兄无分。为今之计,欲图日后江山,不如今日先除世民。”建成道:“计将安出?”元吉道:“趁明日在御果园演功,只叫王云去杀了世民,这天下还怕何人得了去。”建成道:“若杀了世民,父王必定追究,万一王云说出来,如何是好?”元吉道:“待王云成事回来,我们就把王云杀了,这事死无对证了。”建成大喜,吩咐唤王云来。那王云身长一丈,青脸黄须,却与单雄信相貌一般。武艺精强,善使大刀,只因打死了人,逃在殷王府中。一时闻唤,走到面前,就问何事。二王道:“王云,孤家明日有事用你,你敢去么?”王云道:“千岁爷,俺王云要没有二位千岁爷相救,死多时了。虽粉身碎骨,也难报千岁的大恩,今日用俺之处,自当不避水火。”二王道:“好一个王云!明日尉迟恭在御果园演功,先有秦王在园游玩,要你假扮单雄信,可把秦王杀了,我把贵妃赏你为妻。日后孤登九五,封你一个大大官职,须要用心前去。”王云听了这话,就应道:“千岁爷要杀那尉迟恭,俺就去;若杀秦王,小人怎敢?”建成道:“王云,你若杀了秦王,有事都在孤身上,包管你无事。孤家日后做了皇帝,你就是大大的开国勋臣了。你可用心前去。”王云只得依允,不表。
再说尉迟恭朝散回来,闷闷不乐,黑白二夫人问其何故,尉迟恭道:“二位夫人有所不知,只为明日十二月初一日,圣上有旨,要演昔日在洛阳御果园救驾的功劳。今当天气寒冷,怎生下水洗马?不要说救驾,就是冻也冻死了,如何是好。”黑氏听了,忽然想起,说道:“相公不必心焦,前日李靖老爷临去时节,曾送你一丸丹药,叫你到十二月初一日,用烧酒服之,可避大难。如今果有大难,服之想来不妨。”敬德闻言大喜。到了次日,先吃酒饭,然后吃药。那药才吃下咽喉,身上好似火烧,心中却像油煎,汗淋如雨,胜如六月炎天。前提鞭上马,来至御河。他就脱了盔甲,把马去了鞍,自己又脱了衫袄,往河中一跳。滚来滚去,好不燥皮,自己洗了一回,然后牵马在河中去洗,岸上立着许多人来着,起初都与尉迟恭担忧,后来看他在水中,好似戏水的一般,大家惊异,不表。
再说高祖这日驾到御果园,登万花楼,聚集文武百官,要看尉迟恭演功。高祖便问:“今日演功,那假单雄信可曾端正了么?”元吉道:“端正多时了。”高祖就令秦王与徐茂公先到御果园游玩,二人领旨,下了万花楼,来至下面。茂公道:“主公,今日演功,却要带了刀去,须要仔细提防。那王云不是善良之人,小心为是!”秦王道:“晓得。”就提了定唐刀,同茂公上马,也往假山上去,指手画脚的观看。
再说那元吉就吩咐王云:“不可忘却我的言语。”王云道:“晓得。”上马提刀要行,被秦叔宝扯住道:“那单雄信用的是枣阳槊,不是用砍刀,你可换了槊去。”元吉道:“兵器总是一样的,王云你换了槊丢吧。”王云不敢争执,就换了槊,来至假山,大叫:“唐童,俺单雄信来也!”那秦王是防备着的,听见一下喊叫,就往山下一跑。王云随后赶来,茂公上前扯住假单雄信的战袍,假作慌忙之状。叫:“单二哥不可动手。”王云变着脸道:“我与你什么朋友?”说罢,即拔腰间所佩的宝剑,耍的一剑,把袍割断,茂公把手一放,竟拍马出园,骂奔往御河来。离河还有十里路,就叫:“救驾!”那尉迟恭是有心等候的,远远一闻徐茂公的声音,就举鞭上马,竟跑往御果园来,大叫一声:“勿伤我主!”这一声喊,犹如青天上一个霹露。
那王云追赶秦王,见秦王在假山后,团团走转,举槊便打,秦王大惊道:“不过在此演功,只当玩耍做戏一般,却怎么认起真来?”王云喝道:“谁与你玩耍做戏来,当真要来取你命了!”就把槊打来。秦王大怒骂道:“好贼子!怎么当真起来!”遂把定唐刀一架,交战起来。秦王那里是王云的对手,只得又走,王云随后赶来。不料尉迟恭忽然就到。那高祖在万花楼上观看,见尉迟恭人不披甲,马不加鞍,果然单鞭独马,威风凉凛,声如霹雳,心中大喜。又见王云十分无礼,要伤秦王,心中发恼,看见尉迟恭到来,心中放宽。尉迟恭大叫:“勿伤吾主!”王云看见尉迟恭赶来,遂弃了秦王,举槊向尉迟恭打来。尉迟恭把鞭往上一架,就乘势把王云一鞭打死。
三人齐来复旨,高祖看见那尉迟恭赤身跑到楼下,一些寒冷也不怕,心内十分惊异。只见建成奏道:“尉迟恭无礼,打死王云,望父王正罪。”秦王亦奏道:“今日虽只演功,王云却认真要害死臣儿,幸亏尉迟恭前来救驾,重父王开恩。”高祖心下明白,不说出来,遂封尉迟恭为总管,就此回宫。尉迟恭家将取衣服与尉迟恭穿好回衙。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