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天策府众将敲门 显德殿太宗御极
天策府众将敲门 显德殿太宗御极
当下英盖史回归太医院,连忙合好了香茹饮汤,奉旨送去。那天策府众将,因天气炎蒸,大暑逼人,各脱衣冠乘凉。忽见家将飞报进来道:“圣旨到了!”众将连忙穿戴衣冠,走出外边来,一齐俯伏接旨。那天使即开读诏曰:
朕处深宫,尚且不胜酷暑,想众卿在天策府,必然烦热。特命太医虔合
香茹饮汤,一体颁赐,以明朕爱士之心。钦哉!
读罢诏书,众将谢恩,太医院入朝复旨。那程咬金忙走过来,说道:“这是皇上赐的香茹饮汤,必定加料,分外透心凉的,我们大家来吃。”先是秦王吃一杯,然后众将各吃一杯,惟有尉迟恭与程咬金,多吃两杯。见滋味又香又甜,两人贪嘴,不觉又吃了十来杯。咬金道:“妙呵,果然爽炔,透心凉的!少停,我们再来吃吧。”众人各各分开去玩耍了。
看看到晚,众人肚中忽痛起来。咬金道:“这也奇了!难道我吃了十来杯香茹饮汤,暑气还不怎么?我再去吃吧。”走过去又吃了几杯,谁想愈加痛甚,只叫:“呵唷唷唷!不好!不好!要出恭了!”快走到坑上,泻个不住。自此为始,一日最少也有五六十遍。敬德泄泻也是如此。秦王众将,略略少些,却也泻得头昏眼花,手足疲软。这个消息传出去,殷齐二王闻知,暗暗欢喜。高祖在内宫,闻天策府将士,吃了御赐香茹饮汤,一齐泻倒,不觉大惊,就传旨叫太医院来医治。二王闻知,又嘱托英盖史,速速送他们上路。英盖史不敢推辞,口称:“遵命。”走到天策府中来医治,更把大黄巴豆放在药内,煎将起来,众将吃了,一发泻得不堪。
正在这时,却好救星到了。原来李靖云游四海而归,恰好到长安来见秦王。行礼毕,秦王告知:“诸将中毒泄泻,未能全愈,军师何以治之?”李靖道:“不妨。”随将几丸丹药,化在水中,叫众将士吃了。果然妙药,吃下去,就不泻了。当下徐茂公道:“我们中了诡计,服下泻药,才会如此。太医院英盖史是和这事有关的,从他身上可以获得水落石出。”众将倒也罢了,只有程咬金、尉迟恭不肯干休,就要出气。无奈泻了见日,两脚疲软,行走不动。将息了数日,方才平复如故。两人私下商议,如此如此,遂同到大理寺府中来。衙役通报本官,大理寺出来迎接,升堂见礼,分宾主坐下。咬金道:“我们两个,今日要借这座公堂,审究一事。”大理寺道:“遵教。”二人起身到堂中,向南坐下。咬金道:“贵寺请便吧。“大理寺道:“晓得。”说着里面去了。咬金唤过两名快役道:“我要你拿太医院英盖史回话,你可快去拿来。”快手禀道:“求老爷出签。”咬金道:“怎么要签,你速拿来,不得有违。”快手应道:“晓得。”他知程将军的性格,不敢回言,出了府门,一路思想道:“这个人是强盗出身,知什么道理?那太医院是朝廷命宫,怎么就好去拿?今我写一个帖子,只说请老爷吃酒,他一定肯来的,那时就不关我事了。”算计已定,来到太医院,把帖子投进去。只见一个家丁出来说:“你们先去,我老爷就来。”两个快手回去,不表。
再说英盖英不知底细,只道大理寺请,即上马往大理寺来,到了门首,不见来接,心中暗想道:“定是他又陪别客在内。”竟自进去。到了仪门下马,走到里边,看见程咬金、尉迟恭坐在堂上,心内大惊,只得上前打拱。咬金见英盖史来,便大声喝道:“你这狗官,怎么不下跪?左右与我抓他上来。”两边衙役答应一声,赶过来将他剥去冠带。英盖史大怒道:“我是朝廷命官,怎敢如此放肆?”咬金喝道:“你既是朝廷的命官,怎敢药死朝廷的将官?快把香茹饮汤之事招来,免受刑法。”英盖史听了,大惊失色,勉强说道:“这是万岁爷的主意,与我无干。”尉迟恭见他面上失色,遂叫:“程将军,不必与他斗口,夹他起来,不怕他不招。”咬金道:“是。”就叫左右把这狗官夹起来,两边答应一声,就把英盖史夹入夹棍内,尽力一夹。那英盖史号呼大哭,几乎痛死,心中想道:“今日遇了这两个强盗,招也是死,不招也是死,不着招了,也免一时痛苦。”只得叫声:“愿招。”咬金吩咐画供,那英盖史一一写在纸上,呈将上来。程咬金与尉迟恭,看不出是什么字,便叫:“大理寺出来,念与我听。”那大理寺躲在屏门后观看,闻得叫唤,忙走出来,清清白白念与二人听了。二人大怒道:“可恨这两个奸王,如此作恶,烦贵寺把英盖史监下,待我奏过朝廷,然后与他讲究。”大理寺道:“领教。”就把英盖史收监,二人辞别回府。
次早,二人上朝,细细奏闻。高祖大怒,即着人去召殷齐二王,并传英盖史。不多时,英盖史唤至殿前,叫道:“此是殷齐二王的主意,与臣无干。”二王亦到,见事发觉,只得朝见父王。高祖道:“又是你们两个!”二王道:“臣儿怎敢?这是英盖史妄扳臣儿,希图漏网,待臣儿与他对质。”就走下来,英盖史见了二王,忙叫:“千岁,害得臣好苦!”殷王忙拔出宝剑,把英盖史砍为两段。高祖见了大怒道:“此事尚未明白,怎么就大胆把他斩了!”二王道:“臣儿问他,他言语支吾,一时性起,把他斩了。”高祖见了这事,明知二人同谋,欲要问罪,却是不忍父子之情,遂大气回宫,染成一病,不表。
再说元吉闻知高祖有病,即来与建成商议道:“王兄,今乘父王有病,我们只说守护禁宫,假传父王圣旨,兴兵杀入天策府,把他们众人个个结果何如?”建成大喜,准备进行不表。
再说秦王知父王气忿成疾,十分忧惧,众将屡劝秦王早即帝位,秦三不肯。一日,徐茂公来见秦王,说道:“主公,臣观天象,那太白经天,现于秦分,应在主公身上。主公可速即大位。”秦王道:“军师差矣!自古国家立长不立幼,今长兄建成,现为太子,九五之位,自然是他的。军师如何说出这话来?”
茂公见秦王不允,只得出来与众将商议道:“我算阴阳,明日是主公登位吉期。我劝主公即位,主公说是国家立长不立幼,再三推让。如今二王谋害主公,我们不得不自行主张。”咬金道:“我们去杀了两个奸王,不怕主公不登宝位。”茂公摇手道:“小可,此非善计。今晚你们众将,可如此如此,自然成事。”众将听了道:“妙计!妙计!”
商议已定,到了三更时分,众将顶盔贯甲,一齐到天策府敲门。秦王明知有变,不肯开门,众将见门不开,就爬上门楼,将蝇索拴缚好了,大家用力一扯,把一座门楼,就扯倒了。众将一齐拥进,秦王骇然。即忙出来,尚未开口,被咬金扶他上马,拥到玄武门,埋伏要路。殷王闻知这事,急请齐王来,道知此事,元吉道:“王兄不必着忙。如今可速领东宫侍卫兵马杀出,说是奉圣旨要诛乱臣贼子,秦王自然不敢抗敌。岂不一举成功?”建成大喜,即出令点齐侍卫兵马,元吉也带侍卫家将。建成赶到玄武门,不料尉迟恭奉军师将令,埋伏在此,看见建成领兵杀来,遂拍马上前,大叫:“奸王往那里走!”建成一见尉迟恭,心下着忙,便大胆喝道:“尉迟恭不得无礼,孤奉圣旨在此巡察禁门。你统众到此,敢是要造反么?左右与我拿下。”东宫侍卫还未上前,尉迟恭大喝道:“放屁,有什么圣旨?都是你奸王的诡计。今番断不饶情,吃我一鞭。”建成见不是路,回马便走。尉迟恭就把箭射去,正中建成后心,跌下马来,咬金从旁抢出,就一斧砍为两段。
后面元吉带了人马赶来,早有秦叔宝出来,大吼一声,举起双锏,把元吉打死。那侍卫兵将大怒,各各放箭,两边对射。秦王看见大叫道:“我们弟兄相残,与你们众将无干,速宜各退,无得自取杀戮。”那众将同秦王传令,方才散去。时高祖病已小愈,忽见尉迟恭趋入奏道:“殷齐二王作乱,秦王率兵诛讨,今已伏诛,恐惊万岁,未敢奏行,遣臣谢罪。”高祖闻言,不觉泪下,乃问裴寂道:“此事如何?”裴寂道:“建成、元吉,无功于天下,嫉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亲讨而诛之,陛下可委秦王以国务,无复事矣。”高祖道:“此朕之夙愿也。”遂传位于秦王。秦王固辞,高祖不许。秦王乃即皇帝位于显德殿,百官朝贺,改为贞观元年,是为太宗。尊高祖为太上皇,立长孙氏为皇后。文武百官,俱升三级,秦府将上,并皆重用。犒赏士卒,大赦天下,四海宁静,万民沾恩。有诗为证:
天眷太宗登宝位,近臣传诏赐皇封;
唐家景运从兹盛,舜日尧天喜再逢。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