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十二楼》积极的思想倾向较明显地表现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当中。作品借青年男女的爱情波折,批判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禁锢,批判了门第观念与嫌贫爱富的市侩哲学,热情地肯定了青年男女为反抗封建束缚、追求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夺锦搂》中,作者对任意支配女儿的命运、毫不顾及女儿终身幸福的钱小江夫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拂云楼》中,作者特意把出于利欲和出于情爱的两种婚姻作了对比,指出前者的结果是如何薄情寡义﹐后者结成的夫妇如何恩爱,,批判了婚姻关系上的金钱势利观念。《合影楼》更进一步,作者嘲笑了封建家长崇奉的禁欲主义的愚昧,指出真挚的爱情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议论,说男女相慕之情,莫道家法无所施、官威不能慑,就使玉皇大帝下了诛夷之诏,阎罗天子出了缉获的牌,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拼了一死定要去遂了心愿。李渔借这段议论表达了他对青年背叛礼教、追求理想幸福的积极支持,这也是作者民主思想色彩的鲜明表现。,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艺术特色
从艺术技巧来看,李渔的《十二楼》也有自己的特色。它首先表现在:作者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开掘题材,使作品在内容、情节、语言上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李渔在戏曲创作上,最厌恶拾人牙慧,力倡脱窠臼;在小说创作上,他同样重视创新,摒弃陈旧的内容和模式。所以,他不愿像明清一些小说家那样热衷于从陈旧的历史掌故或前人笔记中去觅取题材,也不走志怪小说的老路。《十二楼》所叙述的故事,虽然每每由于作者刻意求新,不免涉嫌荒诞;,但构成故事梗概的基本内容,并没有脱离世俗生活。例如《三与楼》写财主贪图别人的产业,落得个可耻的下场;《拂云楼)写登徒子冷淡丑妻,串通走江湖的算命先生与女裁缝,设法骗取了一个美貌姑娘;《鹤归楼》写皇帝与臣下争夺美女,有意报复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可笑事件,在实际生活中是可能发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李渔通过细致的观察,把这些题材开掘出来,并运用他那生动的文笔和喜剧的格调写成小说,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世纪末的风俗画,,开拓了小说创作的领域。其次,情节曲折新奇,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是《十二楼》又一明显特色。李渔是一个结撰情节的能手。他擅长于在戏曲小说中运用巧合及出乎意表的情节,突出喜剧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以《闻过楼》为例,小说写明代嘉靖年间恬淡寡欲的名士顾呆叟,为立志做与尘世绝缘的山林隐逸,毁弃诗书笔砚,携家人山,誓不与官场发生纠葛。谁知入山之后,接连碰上县里委派他经管粮食监兑,盗贼进门洗劫家财、强盗招认他接受赃物、,官府拘拿他面审等一连串飞来横祸,不得不进城见官。到后来才知这一切都是他的朋友故意设下的圈套。而隐居的计划,也就全盘放弃。然而,如果不把小说读完,这个谜底是揭不开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渔的才能。从表面看来,某些作品确实存在着刻意求新的矫作痕迹,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那个社会本身就是畸形的,因而必然产生一些畸形的故事。李渔无非以他的观察力和才能,把它们加以集中和改造。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