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序
神峰子曰:天之所赋者命。穷达夭寿,系诸气禀之先,虽圣贤鬼神莫能移,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然命之理,溯其源则肇於轩辕氏,始有干支之降,师大挠作甲子,遂以人之年月日时所生,谓之命焉!盖与天赋之命其揆一也,但先未有书,至唐袁守成始作指南五星书,吕才作合婚书,一行禅师作星历书;五代有辘轳书;前宋有殿驾书;南宋辽金有乔拗书;元有耶律楚材书,裴大猷有琴堂虚实书,均以人之生年五行纳音所属身命限度为之主,七曜四余为之用。明朝徐均作子平书,专以日干为主本,月令为用神,岁时为辅佐,则命书之作至此尽矣。其故何欤?盖五星之为说,只以生年为主,月与日时或遗焉。或以纳音为主,干与支或遗焉。孰若子平之理独得其中。日通月气,岁与时为脉络,日为身主,月为巢穴,岁与时为门户,得於此而不遗於彼,通於上而不遗於下,抑有余补不及,中正之道孰外是焉。
愚涉猎群书,颇诣旨趣,独观命理,有《五星指南》、《琴堂书》、《子平渊海》书宗,其理出之正,法立之善,但其中间颇有不根之言,进退之说,无确然一定示人之见。后世缘此立说益多益滋人惑,虽授受不过袭谬,殆若行者迷道,问盲人指示焉!是以究之穷陬极壤,尽皆招摇售术,听其言则是,校其理则非,瞽目惑心,竟无一人能捋其堂陛而撮其枢要也。 呜呼!非惟诬人,实自诬也,予深慨焉!由是细心讲究已四十余年矣。一旦恍然觉其有一者,似是之非不惭肤见,乃立五星正说、五星谬说、子平诸格正说、子平诸格谬说、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生长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盖取诸尊崇正理,辟诸谬说之意,名之曰《命理正宗》,授诸梓而刊之,极知诬诞罪不容逭,尚俟知者正其得失,庶有补六艺中之万一云尔。实用生命哲学: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若去病,财禄两相随。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