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海经·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内西经所记载的是西南角以北的地方。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贰负有位臣子名叫危,危与贰负一起杀了窫窳。天帝知道后,便把危拘禁在疏属山中,把他的右足戴上脚镣,把他的双手与头发反缚在一起,并捆到山上的一棵树上。疏属山在开题国的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大泽方圆一百里,是各种禽鸟生卵孵化幼鸟和脱换羽毛的地方。它位于雁门山的北面。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雁门山,雁从它两座对峙的山中飞过。它位于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
高柳山在代的北面。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后稷所葬之地,四周山水环绕。它位于氐人国的西面。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黄酆氏国,疆域有方圆三百里。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间有一座大山。它位于后稷所葬之地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流沙的发源地在钟山,向西流动而再朝南流过昆仑山,继续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东胡在大泽东。
东胡国在大泽的东面。
夷人在东胡东。
夷人国在东胡国的东面。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貊国在汉水的东北面。它靠近燕国的边界,后来被燕国灭掉了。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孟鸟在貊国的东北面。这种鸟的羽毛花纹有红、黄、青三种颜色,面朝东方而立。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海内的昆仑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
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需五人合抱。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向北而流,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洋水和黑水发源于昆仑山的西北角,向东流,继而向东北流,再折向南流后入海,在羽民国的南边。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向东流,又向北流,再折向西南,流过毕方鸟生活之地的东边。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达三百仞的渊潭。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长着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兽所在之地的西面有凤凰、鸾鸟栖息,它们的头上盘着蛇,脚下踩着蛇,胸前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那里的凤皇、鸾鸟都戴着盾牌,还有三足乌、像树似的稻谷、柏树、甘水、圣木曼兑。另一种说法认为圣木曼兑叫做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个脑袋的人,守候着附近的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开明神兽所在之地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有诵鸟、鶽鸟、视肉怪兽。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