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虞书·尧典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计谋,他的光辉充满天下。在他即将逊位,禅让给虞舜的时候,作了《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评价万古帝尧,帝尧名字叫做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是非,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尧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专职从事天文工作,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从而告诉人们依照时令节气从事生产活动。任命羲仲居住在今山东东部滨海地区,传说中日出的地方。迎接升起的太阳,注意东边星星升起的顺序。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以鸟星见于南方正中之时作为划分仲春的根据。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
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
帝曰:“吁!嚣讼可乎?”
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
帝曰:“畴咨若予采?”
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
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尧帝说:“唉!他貌似恭敬,而违背道德天性。”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尧帝说:“啊!四方的诸侯啊!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
佥曰:“于!鲧哉。”
人们都说:“啊!鲧吧。”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尧帝说:“啊!四方的诸侯啊!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当中谁能够顺应天命接替我的位置啊?”
岳曰:“否德忝帝位。”
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
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中的贤才,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贤德之人。”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众人提议说:“在民间有一个穷困的人,他的名字叫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他的德行怎么样呢?”
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他的母亲总是说谎,他的弟弟非常傲慢,但是舜却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尧帝说:“我试试考验考验他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两个女儿考察他的德行。”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于是命令在妫河的弯曲处举行婚礼,将两个女儿嫁给虞舜。
帝曰:“钦哉!”
尧帝说:“以后你就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舜诚心诚意地推行德教,教导臣民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指导自身的行为,臣民都可以听从这种教导而不违背。舜总理百官,百官都能承顺。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舜担任守山林的官,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凪可绩,三载。汝陟 帝位。”
尧帝说:“来吧!舜,我同你谋划政事,经过三年的考验,你的确取得不少成绩,你现在可以登上天子的大位了!”
舜让于德,弗嗣。
舜觉得自己德行不够,要让给有德的人,推让不肯继承。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