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潭州石霜诸禅师。
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
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叁、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
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
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发、诣嵩岳受具。
时洛下尼之学盛。诸睨视讲席、良久而去。
有劝之者、诸不答。闻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沩。
时佑禅师、席下万指。诸愿籍名役作、勤劳杵臼间甚久。
佑见之簸处曰、檀信物不可抛撒。曰不敢。
佑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抛撒者耶。诸拟对之。佑曰、勿轻此一粒。
百千粒从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从何生乎。佑为大笑。
明日升座曰、大众米有虫。然诸疑终不决。
至道吾智禅师所依止。问曰、和尚百年後。有人问极则事、如何向伊道。
智唤沙弥、沙弥至。智曰添净觑水着。
却问诸曰、汝适何所问。诸理前语、智即起去。诸於是悟其旨。
时方为二夏僧。去隐於浏阳之陶家坊、人无知者。
有僧自洞山来。诸问、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
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然对之者、多不契。
诸曰、何不道、出门便是草。洞山旋闻其语、惊曰。
浏阳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号霜华山。
山去道吾密迩。智公将化、以诸为正传、弃其众从诸。
诸迎居正寝。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殁时、众巳辐凑如云。
谓众曰、一代时教。整理时人手脚。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时。
直至法身非身、名为极致。而我辈沙门、全无肯路。
若分即差、不分即坐着泥水。但由心意、妄说见闻。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礼拜、曰会麽。
曰不会、诸曰、赖汝不会。汝若会打破汝头。
诸坐室中、僧窗外问。咫尺之间、为什麽不见师颜。
诸曰、我道界不曾藏。僧至雪峰、举似存禅师而曰。石霜意旨如何。
存公曰、什麽处不是石霜。後传此语至诸。
诸笑曰、老汉有什麽死急。诸不出霜华二十年。
学者刻意、师慕至堂中。有不卧、屹然枯株者。天下谓之枯木众。
唐僖宗闻其名。遣使赐紫伽梨、诸不受。
光启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巳亥。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全身於寺之西北隅。谥普会、塔曰无相。
有得法上首两人。龙湖闻禅师。九峰乾禅师。
邵武龙湖闻禅师。
禅师名普闻。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
清真如、不茹荤。僖宗锺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
百计陶写之终不回。闻霜华之风、梦寐想见。
中和元年、天下大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
闻断发逸游、人无知者。造石霜、诸与语叹异曰。
汝乘愿力而来乃生帝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芙蓉也。
闻夜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诸曰、勿谤祖师。
曰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耶。诸曰是实事。曰师意如何。
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说破。闻俯而惟曰、大奇。
汗下再拜、即日辞去。至邵武城外、见山郁然深秀。
问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隐其中。
闻拨草、望烟起处独进。苦行见至、欣然让其庐曰。上人当兴此。
长揖而去、不知所之。闻饭木实饮谷而住十馀年。
一日有老人来拜谒。闻曰、丈夫家何许、至此何求。
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於师。然我非人龙也。以疲堕行雨不职。
上天有罚、当死。赖道力可脱。
闻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当易形来。俄失老人所在。
视座榻旁、有小蛇尺许。延缘入袖中屈蟠。暮夜风雷挟坐榻。
电盅砰雨射、山岳为摇振。而闻危坐不倾。
达旦晴霁、垂袖蛇堕地而去。顷有老人至、泣泪曰。自非大士之力。
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厚德。即穴下为泉曰。
他日众多无水、何以成丛林。此泉所以延师也。
泉今为湖、在半山、号龙湖。邦人闻其事、富者施财、贫者施力。
翕然而成楼观。游僧至如归。湖之侧有神、极灵祸福。
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时以牲飨祭。
闻杖策至庙、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
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梦神告语曰。
闻禅师为我受戒、我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
自是神显异迹、护持此山。
闻将化、令击钟集众、跏趺而坐。说偈、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歇处。
住山聚众叁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
我敛目时齐听取。於是敛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巳化矣。
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史不书名、但书僖宗二子。
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
传不书、闻受业受具所。读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
疑石霜亦其落发师欤。
筠州九峰虔禅师。
禅师名道虔、刘氏。福州侯官人也。
容姿开豁明济、气压丛林。至霜华、诸禅师见之。
谓人曰、此道人从上宗门爪牙也。诸殁时、虔作侍者。
众请堂中第一座、嗣诸住持。方议次、虔犯众曰。未可、须明先师意旨、乃可耳。
众曰、先师何意。虔曰、只如道。
古庙香、一条白练如何会。第一座曰、是明一色边事。虔曰、果不会先师意。
於是第一座者、起炷香誓曰。我若会先师意。
香烟灭则我脱去。不然烟灭不能脱。言卒而脱去。
虔拊其背曰、坐脱立亡不无。首座会先师意、即未也。
庐于普会塔之旁。叁年而去。经行於末山之下、住崇福寺。
僧问无间中人、行什麽行。曰、畜生行。曰、畜生复行什麽行。
曰、无间行。曰、此犹是长生路上人。
曰、汝须知有不共命者。曰不共什麽命。曰长生气不常。
复曰、大众还得命麽。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
千波竞起、是文殊境界。一晴空、是普贤床榻。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
於中事是话月。从上宗门中事、如节度使符信。
且如诸先德。未建许多名目、指陈巳前。
诸人约什麽体格商量。这不假叁寸、试话会看。不假耳根试采听看。
不假两眼试辨白看。所以道、声前抛不出。
句後不藏形。尽乾坤都来、是汝当人目体。
向什麽处、安眼耳鼻舌。莫向意根下、图度作解。
尽未来际、亦未有休歇分。所以古人道、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
先是马大师、殁於豫章开元寺。门弟子怀海智藏辈。
舍利於海昏石门。海亦庐塔十馀年。
乃浴冯川上车轮峰。逢司马头陀劝海留止。因不复还石门。
虔自九峰往游焉、遂成法席。为泐潭第一世、继海遗踪也。
吴顺义初、告众安坐而化。塔于寺之西。
号圆寂、谥大觉禅师。得法上首殷禅师。
吉州禾山殷禅师。
禅师名无、殷生吴氏、福州人也。
七龄雪峰存禅师见之。爱其纯粹、化其亲令出家。年二十、乃剃落受具。
辞游方至九峰虔公。问汝远来何所见。
当由何路、出生死。对曰重昏廓辟、盲者自盲。
虔笑以手挥之曰、佛法不如是。殷不怿、请曰、岂无方便。曰汝问我。
殷理前语、问之。曰奴见婢。殷於是依止十馀年。
虔移居石门、亦从之。及虔殁、去游庐陵。至永新、见东南山奇胜。
乃寻水而往、有故寺基。盖文德中、异僧达奚道场。
遂定居学者云集。唐後主闻其名、诏至金陵。
问佛法大意、久之有旨、延居杨州祥光寺。恳辞归西山。
诏住翠、又住上蓝寺。赐号澄源禅师。
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叁月二日令侍者开方丈。
集大众曰、後来学者、未识禾山、即今识取。於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坐夏五十。谥法性禅师、塔曰妙相。
赞曰、石霜言、界不曾藏。而其子闻公、临化曰。
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
九峰言、尽乾坤是汝当人自体。何处安眼耳鼻舌。而其子殷公临化曰。
後来学者、未识禾山、即今识取。予观其父子兄弟。
语言行履、如形着影出、声呼谷应。
而近世禅者、尚伫思、可悲怜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