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看命口诀七
凡五行取象,
本象取本象,如甲乙丙丁木火象之类。
化象取化象,如戊癸丁壬亦木火象之类。
金水象不可见土,谓土杂水混,金自不清。岁运遇土亦滞,惟金水不杂,生于秋月最贵。
如明神宗癸亥、辛酉、癸亥、辛酉,干支皆金水不杂,水生金月,金助水清,二水二金成象。
所谓金白水清,别无夹杂,又合两干不杂,所以尊为天子。
如癸酉、癸亥、庚子、辛巳,金生水月,金反泄气,沉于亥子之中,所以不免水厄。
金土象不可见木,谓木克土,则土不能生金,金不成象也。
土积成金,土多金少,其福厚实。金重土轻,福出艰辛。
金火象不可见水,见水则火灭金沉,不能成器。
金重火轻,发迟益寿。金轻火重,发早退速,或主寿亏。
金木象不可见火,活木畏金,见火成秀。死木得金,方成造化。
金重木轻,令人骨痛。木重金轻,主损钱财,或肺疾相攻,惟金木相宜则吉。
水木象秀而清高,不可见卯巳,以水死绝。
木火象秀而丰富,不见可金,以木受克。流年遇之俱灾。
水火象成既济最妙,或未济。亦得不可见土,火多性躁,水多眼疾。
火怕死水怕浴,入酉火死水浴,主艰难而死。岁运同,此象日时忌之。
水土象不可见火,土重水轻,秀而不实,水重土轻,却有科名。
火土象不可见水,火虚土聚不成物,若同水流主汨没。如:
戊子、戊午、己丑、己未,
丁巳、丁亥、丙辰、丙戌,
丙丁与戊己相夹,乃火虚土聚。
李九万以
戊子、己丑、戊午、己未,
丙辰、丁巳、丙戌、丁亥,
皆火土夹杂之象,不可以连珠为贵。
时上逢壬癸水,土滞火灭,平生蹇薄。
又云:火火见土则暗,土土见火则虚。
土轻火重则燥,己卯日见丙寅时是也。
火轻土重不明,丁酉日见戊申时是也。
如韩学士
戊戌、丁巳、戊戌、丁巳,
火土成象,又为凤凰干支格,故贵。
经云:
金水多清,金土多厚,以其相生。
金火多刚,金木多正,以其相克。
火土多毒,火木多聪,火水多昧,火金多烈。
木火文采,木水清奇,木金方直,木土毒害。
水火智慧,水木智仁,水金秀丽,水土重浊。各以五行推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