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论五行生成
天高寥廓,六气回旋以成四时;地厚幽深,五行化生以成万物。可谓无穷而莫测者也。圣人立法以推步者,盖不能逃其数。观其立数之因,亦皆出乎自然。故载于经典,同而不异,推以达其机,穷以通其变,皆不离于数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者,咸有所自也。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阳之初一,阳数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阴之初二,阴数也,故火曰二;木居东方,寅,阳也,三者,奇之数,亦阳也,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阴也,四者,偶之数,亦阴也,故金曰四;土应西南长夏,五者,奇之数,亦阳也,故土曰五。由是论之,则数以阴阳而配者也。若考其深义,则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故《灵枢经》曰:“太一者,水之尊号。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胎胚皆水也,岂不以为一?及其水之聚而形质化,莫不备阴阳之气在中而后成。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则甘,土之味也。甘极而后淡,淡,本也。然人禀父母阴阳生成之化,故先生二肾,左肾属水,右肾属火。火曰命门,则火之因水而后见。故火曰次二。盖草木子实,大小虽异,其中皆有两以相合者,与人肾同,亦阴阳之兆。是以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化生也。既阴阳合体,然后而春生而秋成,故次三曰木,次四曰金。盖水有所属,火有所藏,木有所发,金有所别,莫不皆因土而后成也。故金木水火皆待土而后成。兼其土数,五以成之,则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常以五之生数不可至十者,土不待十以成,是生成之数皆五以合之。明大衍之数,由是以立,则万物岂能逃其数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